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图书印刷业发展迅速,这离不开宋刻本技术的发展。为避免虫蛀,宋刻本会选用纸性坚韧耐久又可以杀虫的椒纸。它刻印精致,“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仓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元祐年间刻印的司马光写的《通鉴考异》还得到了乾隆皇帝“是书字体浑穆,具韩柳笔意”的评价,不仅字刻得好,错谬之处也少,是宋刻本的一大优点。宋代国子监除了刻印经史外,还会刻印王叔和脉经、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等医书,这样做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又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宋刻本是举世公认的珍贵文物,它的刻印艺术是后世的模范,对后世的书籍制度有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黎世英《宋代的图书印刷业》

材料二   西方印刷术,始于15世纪中叶,德国的古登堡改进和发明了铅活字,他还排印了西方首部印刷品《四十二行圣经》,曾一度轰动欧洲。……西方对印刷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铅合金、印刷机、油墨等一整套印刷工艺上,这是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完成的。在此基础上,西方还发明了石印、影印、珂罗版等印刷技术。19世纪初,西方印刷术引入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印刷术陆续进入我国,既冲击了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又改变了我国印刷业的分布格局,大大推动了我国由手工印刷转为机器印刷的进程。

——摘编自骆伟《近代西方印刷品及其版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刻本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印刷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登堡印刷术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火药在宋朝的运用相当广泛,因为边疆战事频繁,需要大量火药武器以维持政权稳定。统治者建立火药制造工场,称其为“火药作”。当时重要的官营工场有八作司,火药作居首位,它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宋朝火器制造种类齐全,火弩箭、霹雳火炮、突火枪等广为人知。这为宋军增添了多种作战武器。在文献记录上,曾公亮、丁度等人奉宋仁宗之命,编著了《武经总要》,其中详细记录了当时火药武器的生产和技术状况。总之,宋代火药武器生产受到重视,但是封闭的政治策略和抑武措施延缓了火药运用的良好发展

材料二 明朝后期在火器技术上已落后于欧洲的葡萄牙和荷兰了。明末,后金经常骚拢明朝边境。崇祯二年(1629年),明廷向葡萄牙商人购买了10门西式大炮及若干火绳枪,运炮队伍只是进行火器演习就把后金军队给吓得撤退了。此事引起了一些军事改革派的注意,为保护明朝安全,革新火器一时成为明朝野的共同呼声。率先接受了西方科学和学术思想的徐光启、李之藻、孙元化等少数明朝官员致力于引进当时较先进的火炮技术,并强调以科学方法来制造、使用火炮和编组军队,以提升明军战斗力,达到安边定国的目标。但是,在火器运用的一次军事演习中,出现意外,造成人员伤亡,火药化军队发展由此受到阻碍,火药在中国的军事化运用又慢慢淡出历史舞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清华《浅析火药在我国的运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火药武器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火器技术落后的原因。
2021-11-1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