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僧一行(公元683727年),唐代杰出的天文、历法、数学家和佛学家。原名张遂,从小“博览经书,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为了精研数学和天文,长途跋涉,到浙江的天台山和湖北当阳玉泉山求师问教,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和数学知识。唐玄宗时,受命为皇帝顾问,“考前代诸家,改撰新历”,主持改历。僧一行在全国的13个地点测量了北极高度和冬至夏至日、春分秋分日的日影长度;发起并主持四海测验,实地测量子午线长度,是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编制了《大衍历》,该书不仅验证自古以来“日影千里差一寸”说法;还涉及计算南北昼夜时刻长度的变化,推算南北距离对日食、月食的影响等与制订历法相关的问题。僧一行所重视的实际观测的研究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在他之后,实际观测成为历代天文学家从事学术研究时采用的基本方法。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说明僧一行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僧一行进行学术研究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宋代火药己广泛用于军事,学者普遍认同这一结论。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由于当时火药、火器工艺的限制,火箭爆炸杀伤力有限,突火枪枪管粗、材料质地差、准确度差、易损坏且容易伤害自身,所以实际用于军事有限。据此可知(     
A.史料实证贵在独树一帜B.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研究无法达成共识D.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印刷书的诞生中世纪欧洲的书籍是写在羊皮纸上的手抄书稀少而且昂贵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要。8世纪之后造纸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前期人们对读物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极大地剌激了印刷术的发展。1448年德国金匠谷登堡首次把多个领域的发明结合在一起发明了包括印刷机、油墨、金属活字在内的一整套印刷术。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催生了新一代的书籍印刷书的诞生。到了1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大批、廉价的印刷书生产出来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西欧的基础教育、识字卒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摘编自谷登堡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的影响》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近代西欧印刷书的诞生为例说明“技术进步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农书与历史文化遗产

材料一


卡片一:
先秦的《神农》等农书早已散佚,仅存书目
卡片二:
战国时期的杂书《吕氏春秋》涉及农业生产
卡片三:
西汉农书《氾胜之书》未能完整保存
卡片四:
东汉的《四民月令》记载不同季节的生活安排,涉及农作物种植
卡片五:
北朝的《齐民要术》保存至今,援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总结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内容

(1)某教师为了解释“《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一观点,查阅资料并制作了上述卡片。请你运用以上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解释。

材料二 下图为宋代对外贸易(局部)示意图。2021年,“泉州:宋元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泉州一系列遗址展示了10-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商业中心的活力以及与内地的联系。泉州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市舶司遗址、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石湖码头、泉州府文庙、老君岩造像、伊斯兰教圣墓、九日山祈风石刻、六胜塔等。



(2)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请你为校刊“史海泛舟”栏目写一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短文。
2022-05-09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商代可能出现牛耕
B半坡遗址发掘出聚落遗址和生产工具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
C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D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A.AB.BC.CD.D
6 . 中国现存最早的两种竹简数学文献《数》《算数书》和传世文献《九章算术》都对盈不足术、按爵位分配财产、赋役分派、大型工程劳力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
A.历史渊源较久远B.服务于现实需要
C.重视逻辑与推理D.居世界领先地位
2021-05-07更新 | 1590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主要科技成果示意图,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
A.始终注重观察和实验B.宋元时期较快发展
C.一直领先于西方国家D.明清之际达最高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A.北魏民族大交融的发展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D.贾思勰是南朝的农学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不属于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的是(  )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蔡侯纸D.水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依据材料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②“蔡侯纸”推动了纸的普及应用
③纸的广泛应用和原料没有关系 ④皇帝使用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