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关于《诗经·国风》起源,学界一般重视“采诗说”,即由周王室派专人于各地采集民间诗歌编订成册,达到“比其音律,以闻天子”。由此可见关于“采诗”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监督地方得失B.体察民情疾苦,纠正君主专制
C.掌握舆论动向,规范国家治理D.集合各地民情,以备后世借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代小说家热衷于塑造心地仁慈、品行端正,求财有道的商人形象。在他们的笔下,只有这样的商贾才能发家致富,甚至可以得到上天的垂青;反之,则在商场上一败涂地,即使发了财也无福消受。据此可知,明代小说(     
A.受重利轻义思想影响深刻B.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表现出极强的虚构性特征D.加强了对百姓的思想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李清照的名作《夏日绝句》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明人毛晋称赞她:“易安居士文妙,非止雄于一代才媛,直洗南渡后诸儒腐气,上返魏晋矣。”据此可知,李清照(       
A.得到后世文人的一致称赞B.始终以婉约风格见长
C.倡导妇女解放与个性自由D.怀有雄壮的英雄气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柳永在传世的两百多首词作中有五分之一的篇章把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展示了宋代广阔的社会风情,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与士大夫阶层所代表文化的冲突与对抗。柳永对抗的是(     
A.理学兴起并日益思辨哲学化B.正统思想文化对人性的压抑
C.文化艺术领域的世俗生活化D.思想大一统带来的精神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徽商作为明清时期最重要的商帮之一,其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以及“贾而好儒”的特质,热心公益的风范,是广为大众所熟知的。然而在明清小说中,文人们塑造的徽商形象,却摆脱了财富和权势带来的光芒,尽显吝啬之志、贪财之形。这一反差表明(     
A.明清商人的社会地位下降B.明清时期徽商逐渐没落
C.徽商积极践行儒家义利观D.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郑振铎认为:“从乾隆五十七年以后,话本的作者,在实际上可以说是绝迹了……淫靡的作风是早已过去了的,随了正学的提倡的结果,连小说中也非谈忠说孝不可了。”这表明清代小说(     
A.改变了古代文学发展趋势B.劝诫教化功能突出
C.创作取决于官方意识形态D.缺乏民主启蒙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元时期,豪放的北方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中的民间小调融合,形成了一种刚健清新的新乐调——散曲。散曲的形成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创新B.汉族民众喜爱北方民族音乐
C.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D.士族阶层推动文化多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元杂剧的作者大部分是下层知识分子,由于元朝前期没有实施科举制度,他们失去了通过科举当官的希望,于是就从事话本、诸宫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元朝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地位较低
B.元杂剧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上升的途径
C.废除科举客观上促进了戏曲发展
D.读书人通过杂剧表达对元政权的抗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清时期,民间书坊标新立异、争奇斗巧地大量刊刻戏曲小说等通俗读物。图书发行业在当时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庞杂的体系。上至帝王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均争相购买,甚至传抄戏曲小说等书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白话文小说通俗易懂B.文学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
C.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D.世俗文化适应了市民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自《三国演义》问世后,历史演义的创作受到追捧,可观道人曾描述道:“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这一现象的出现
A.体现了文学发展开始出现世俗化趋势B.说明市民文学素养不断提高
C.得益于印刷技术出现了革命性的突破D.源自于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