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5年,晚清小说《苦学生》在《绣像小说》第63期开始连载,作者生平不详,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近代中国的一些历史现象,该小说的梗概如下

留学美国的中国“苦学生”名为黄孙,受到外国学生排挤,走投无路时,误打误撞进入华盛村——一处充满中国风情的村落。村中有位久居美国的中国人华盛老人,大力支持黄孙,使其学成归国,返乡兴学。华盛老人称其三十年前,携家赴美,“执事矿山,后又兼营商业”,“不料自由独立之祖国,凡百废黜故,骤然变为工党的特权。老夫逆探彼辈,素抱排斥黄色人种的心肠”,但“故乡风俗,视我辈为鱼肉,安排占案,磨刀以须”,遂出资买下十效里地,建屋宇,开设大牧场,“当时工事诸人,尽数迁来,各执一业,巨人与世无争,与人无求”。


结合所学中外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代主要是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在唐朝的发展;宋代注重策论,文学体裁—词大大发展起来;元代科举制度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特点,有力地推动了元杂剧的成熟和兴盛。这主要说明
A.文化政策影响文化形态B.科举制逐渐走向衰落
C.政治状况决定文化水平D.传统文化发展到顶峰
3 . 古代中国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一诗一词一曲一小说的变化过程。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017-11-09更新 | 1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冯梦龙(1574~1646年)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都进行了创作、搜集、整理、编辑。其作品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古今烈女演义》等,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到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冯梦龙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反对虚伪的礼教,表现了冲破礼教束搏、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

——摘编自《中国古代作家简介》

材料二塞万提斯(1547~1616年)生活的西班牙;天主教面临新教的挑战,从而使西班牙丧失了整个哈布斯王朝。为了阻止英国的崛起,腓力二世筹建了“无敌舰队”,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的西班牙,王权也善用骑士的荣誉和骄傲鼓动贵族去建立世界霸权,而美化封建关系、情节离奇的骑士传奇正适合他们的需要。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这种无耻行径,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歌颂了人们梦想中的社会理想目标。一个世纪后,塞万提斯被其他西方国家“发现”,《堂·吉诃德》作为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赞赏。

——摘编自夏爱华《塞万提斯的可贵坚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人文学创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文学作品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5 .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
D.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要增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后人之所以称杜甫的诗为“诗史”,主要由于
A.杜甫的诗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现实
B.杜甫游历和描写了中国的大好河山
C.杜甫写了“三吏”,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
D.杜甫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