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代前期,小说出版领域出现了刻印分工的形式。所谓刻印分工,即作者自己刻版,完成后交由书坊印刷、发兑;书坊支付一定的赁板钱,利润由双方约定共享。这一经营模式(     
A.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促进了市民文学的兴起
C.得益于雕版印刷技术的进步D.推动了通俗小说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国破山河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千古名句体现了唐代诗人杜甫(     
A.忧国忧民的情怀B.追求功名的决心
C.认真务实的态度D.自强不息的精神
2023-02-0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代小说家热衷于塑造心地仁慈、品行端正,求财有道的商人形象。在他们的笔下,只有这样的商贾才能发家致富,甚至可以得到上天的垂青;反之,则在商场上一败涂地,即使发了财也无福消受。据此可知,明代小说(     
A.受重利轻义思想影响深刻B.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表现出极强的虚构性特征D.加强了对百姓的思想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柳永在传世的两百多首词作中有五分之一的篇章把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展示了宋代广阔的社会风情,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与士大夫阶层所代表文化的冲突与对抗。柳永对抗的是(     
A.理学兴起并日益思辨哲学化B.正统思想文化对人性的压抑
C.文化艺术领域的世俗生活化D.思想大一统带来的精神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元代马致远在杂剧《荐福碑》中借落魄书生张镐之口写道:“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跃有了糊突富。”这折射了当时( )
A.城市经济繁荣B.文人地位低下C.君主专制强化D.民族矛盾尖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族官员由于仕途渺茫,他们的文学修养无用武之地,于是他们将精力转移到文学创作上来……杂剧和小说在元代的兴起,不仅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何等强大,同时也反映了在蒙古人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没落。”由此可知,元代(     
A.政治环境变化促进了文学发展B.杂剧和小说是新创文学形式
C.传统儒家文化受到统治者打击D.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低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郑振铎认为:“从乾隆五十七年以后,话本的作者,在实际上可以说是绝迹了……淫靡的作风是早已过去了的,随了正学的提倡的结果,连小说中也非谈忠说孝不可了。”这表明清代小说(     
A.改变了古代文学发展趋势B.劝诫教化功能突出
C.创作取决于官方意识形态D.缺乏民主启蒙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末清初时期,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好奇”内涵发生变化,“奇”不再是以往描写牛鬼蛇神,而是在“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中发现“奇”。这说明,“奇”的变化(     
A.反映了封建迷信日渐淡薄B.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C.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D.标志着世俗文学开始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元时期,豪放的北方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中的民间小调融合,形成了一种刚健清新的新乐调——散曲。散曲的形成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创新B.汉族民众喜爱北方民族音乐
C.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D.士族阶层推动文化多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赋最初是典型的宫廷文学,其内容多是为天子歌功颂德,描写国家的富强,篇幅普遍较长,称大赋;汉末以来,小赋流行,篇幅更加精简,文风更加朴素、自由,内容侧重于抒发个人心志或针砭现实。汉赋的变化说明
A.汉末文人的家国认同有所下降B.艺术创作受到时代环境影响
C.汉末的文化政策更加开放自由D.小赋比大赋更加具有时代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