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医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和帝时,太医郭玉强调:“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其之,必尽其力”。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指出,自己“留神医药,精究方术”就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据此可知(     
A.仁德之心是医生的重要品质B.理学精神影响古代医生的实践
C.中国古代医学重道德轻技术D.平等的思想是从医的重要资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有关两汉科技著作的介绍,正确的是(     
A.成书于西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B.成书于东汉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国中医理论的基础
C.《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D.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准确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黄帝内经》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同时强调“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此可知,《黄帝内经》(     
A.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B.坚持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论
C.彰显了实践经验体系的建构D.蕴含着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项目材料结论
A《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B《本草纲目》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C《伤寒杂病论》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进行辨证施治奠定中医基础理论
D《肘后备急方》提到了防治狂犬病的方法对西汉防疫起到积极作用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医药的作用。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     
A.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B.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C.记载了麻沸散制作的方法D.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2022-10-03更新 | 193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中国的人痘接种法启发下发明了牛痘接种法。该方法于1805年传入中国,在之后的30年间中国的接种人数达到100多万。这表明
A.交流互通推动了医学发展B.中医为医学发展贡献良多
C.西医的科学优势更为突出D.理论创新推动科技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初期,各种传染疾病肆虐,卫生防疫条件落后。面对恶劣的卫生状况和经济形势,1949年,中央宣布成立卫生部;次年,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会上专门论述了“团结和改造中西医”的问题,一直以来轻视排斥中医的现象仍未得到解决。1954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的社论》,为中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卫生部设立中医司。随后,各省(自治区)、地(市)级卫生部门先后设立了中医处、中医科,承担中医医疗预防、中西医结合诊疗等职责;到1958年,中央发布了《中医师暂行条例》和《中医诊所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令法规;1960年间,中医医院数量增加到330所,中医学徒达8万多人;中央在各地组织大批中医工作者整理、总结、研究古典医籍和老中医的经验;并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经营中药材。

—摘编自中央文献编辑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医事业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扶持中医事业发展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新中国大力发展中医事业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五个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华西坝创办了规模宏大、学科完备的华西协和大学。1914年,加拿大传教士启尔德博士在华西协和大学开设了医科。1917年,加拿大林则博士在华西协和大学开设牙科系,成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开端。1924年,华西协和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成为四川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也率先在西部实现了男女合校。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的发展历程反映出
A.西方侵略手段更加隐蔽B.四川人民对西医的高度认同
C.“格物致知”理论的实践D.近代文明在中国的多元传播
2022-05-09更新 | 25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司马迁借扁鹊之口提出病有“六不治”,为“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这一记载说明,先秦时期()
A.医生职业已得到广泛认可B.中医学理论发展臻于成熟
C.医患关系得到了有效规范D.医生的医学认识渐趋理性
10 . 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举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法则等,在医药典籍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隋唐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代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辨证体系。

——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医学,一直是中国的主导医学。然而到了近代,在西方近代医学的冲击之下,在中医界内部也开始出现对中医自身的传统理论体系质疑的声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制度的变革自然带来了政治体制的变革,在封建社会中一直作为全国性医政兼医疗中枢机构的太医院也随之消亡,中医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官方地位结束,中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不会再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护。新文化运动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医。

——摘编自郎栋等《从被质疑,被边缘化到被否定——近代中医衰落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有力地推动中医学的国际传播。

——韩霁《中医药独特价值得到世界认可》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医学发展的特点,列举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二次高峰的代表成就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医学衰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医学国际传播的重大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