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殷商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体系;西周春秋时期,伴随冬小麦在北方的广泛种植,打破了以往春种、秋收的农事时间节律,古籍中也多见“春秋冬夏”的四时排序,“四时”观念逐渐萌生。据此可知(     
A.铁犁牛耕推动了社会变革B.先秦四时观念具有神学色彩
C.古代历法服务于农业生产D.农业成为商周时期主导产业
2 . 明清之际,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作《坤舆万国全图》,介绍了地圆学说;传教士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则分叙了五洲各国的风土地理知识。这些著作的刊行(     
A.促进了传统科技的近代化
B.达成了传教士来中国的目标
C.开阔了中国人的认知视野
D.推动了中国人文主义的萌发
2022-07-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在传动及控制机构方面,中国计时器很早就采用了齿轮系;在显示装置方面,中国有日晷的刻度盘、刻漏的浮箭等;在金属工艺方面,中国铜铁匠有出色的手工技艺,这些使得中国工匠能比较快地仿制出欧式机械钟表。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强
B.欧洲钟表技术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
C.欧洲钟表具有明显技术优势
D.思想变迁影响对西方技术的接受程度
4 . 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
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
2022-01-12更新 | 1035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

——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准确概括作者观点,评析须态度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1-08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帝下令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是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巨大汇编。由于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编撰者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分类法进行了改进,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部下分四十四卷。在内容选择方面尽管收录了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等西方科学著作,但认为西学……“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中国传统科技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则不予收录;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同时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

材料二   《四库全书》曾历经悲惨的遭遇,导致存世量少且版本残缺。近代以来,不少有识之士试图推动再造《四库全书》均无功而返;新中国成立后,原大原样重印《四库全书》因投资巨大、周期漫长、工艺复杂而未能实现。2008年,我国决定启动原大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出版方选取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底本,严格按照原书分册分函,版式、大小,务求真实再现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原始风貌,几乎全部采用传统手工工艺,以确保原汁原味,再现原书传统形制之美。全程参与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专家、学者、手工艺人达500余名,2013327日该项目工程告竣。……此次原大影印《四库全书》,放弃了数码快印的流行方式,而是追求“原生态”,使得最终成书不仅富有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让人赏心悦目。同时,这一工程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纸张制造、印刷、装订等工序,为今后的古籍出版提供了人才储备。

——摘编自王国平《<四库全书>原大影印告竣》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四库全书》编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得以成功编纂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我国得以启动并于2013年告竣原大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的战略考量。
2021-12-23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这种文化遗产对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摘编自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请写明申报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称,并阐述申报理由。(要求:申报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5-17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夺冠试题(二)历史试题
8 . 明末《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凡珍珠必产蚌腹”“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据此可知,《天工开物》
A.倡导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体现了科学实验的方法
C.展现了江南商品经济风貌D.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