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祖在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路途中,少不了对数字和形状的研究与琢磨。早在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300~约公元前1046年)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13种计数单字。最晚在春秋末年,人们就已经普遍掌握了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并且可以随意使用“算筹”这种工具进行运算,这一运算能力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宝典,涵盖了战国、秦朝,汉朝时期的数学成就,它甚至还提到了分数问题和盈不足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三位伟大的数学家——刘徽与祖冲之父子……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繁荣顶点出现,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大批有成就的数学家。

——摘编自中国数字会网站《中国古代数学简介》

材料二   李约瑟经过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缺乏精确验证和数理逻辑。传统文化有形象思想和深奥模糊的混沌特征,诸如道家学说的太极、元气,经络、风水、阴阳等,都普遍存在着“妙处难与君说”的特点。中医虽然神奇灵验,却没有西欧的化验验证和精确数据。中国古代科学多为经验总结性的应用科学,虽然注重记录现象,也有直觉猜测,但缺少逻辑推理、数理分析和实验验证,因而古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中国虽有四大发明,但未能揭示其原理,虽有最早、最全的太阳黑子和新星爆发记录,却陷入了“天人感应”的臆测而没有建立科学的天文学体系。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先秦至宋元时期数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具有优势的领域,并简析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征。
2022-12-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前代的农业耕种、作物栽培、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等技术,并引用了一百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是一部农业科技的集大成之作。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     
A.重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B.重民生轻生产
C.重经验总结和典籍整理D.重理论轻实践
3 .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A.《徐霞客游记》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
2022-01-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作者在此强调
A.国家统一强盛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总结性科技的产生有利经贸发展
C.明朝中后期江南产生了资本主义D.长途贩运推动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科技档案的外在发展角度看,宋代的科技档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两宋时期达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巅峰状态。宋元时期重要的科技档案,基本以农业档案、医学档案、天文学档案、数学档案、地理地图档案、水文档案、手工业档案、建筑工程档案等八个门类作为基本体系。从科技档案的载录形式看,宋代的科技档案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文书档案的形式出现的,其中以奏议类档案最为繁多。

——摘编自高雪华、王云庆《宋代科技档案的特点》

材料二   1962年2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广州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制定了《十年科学发展规划(1963-197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颁布后,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利用苏联提供的关于研究性反应堆、核燃料工厂以及试验场设计方面的初步资料和从国外公开的文献中获得的初步知识,开始了自己的独立探索。《规划》吸取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面赶超”的教训,对于20世纪50年代的“全面赶超”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早在1958年,《人民日报》就发表评论:“只重视发明创造、不重视推广的现象,以及只埋头钻研,不重视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就这些问题,《规划》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比如鼓励研究机构自己办车间、办工厂。

——摘编自崔永华《当代中国重大科技规划制定与实施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档案发展到巅峰的原因及宋代科技档案反映的科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十年科学发展规划(1963―1972年)》所体现的战略思想,并指出这十年期间我国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我国科技发展中得到的认识。
6 . 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世纪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
B.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C.同一科技成果在中西方的发展进程趋同
D.中国古代科技外传以自然科学理论为主
2020-04-23更新 | 809次组卷 | 39卷引用:重庆市清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类别 西方 中国
天文 1615年左右发现太阳黑子。
1848年,瑞士天文学家沃尔夫首次提出用黑子相对数来表示日面可见半球黑子的多寡。
公元前18年以来便系统记录了太阳黑子,比欧洲人早了1500年。
数学 法国数学家霍纳于1819年建立了解高次方程的霍纳法 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提出的方法实际上与霍纳法一致,却早于霍纳572年。
医学 18世纪中国种痘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19世纪初,爱德华·真纳发现了牛痘苗可安全预防天花,后来发展成为接种牛痘的免疫学。 公元4世纪的葛洪最早记载了这种疾病,中国人在11世纪已发明天花预防接种,16世纪中医已公开著书介绍这种疗法。
植物学 欧洲直到18世纪布雷安特才开始注意到野生植物的食用价值,比中国晚四百年。西方第一部印刷的植物图出现于1475年德国人康拉德的《自然志》中,但比《救荒本草》晚了六十九年。 明代朱棣于1406年刊行的《救荒本草》列举可供救荒食用的野生植物414种,对其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处理方法都作了说明,并附有精美的植物插图。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其他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9 .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