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造纸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2024·广东佛山·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随着古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书写材料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纸张发明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早期的书籍书写材料都是比较笨重的,埃及的纸草、西亚的羊皮、印度的桦树皮、中国的简牍,都不利于传输,特别是远距离传递。从中原往西,丝绸之路上也出土过一些早期的书籍,比如1956年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的《仪礼》木简,这些木简为松木制成,尺寸颇长,因此如果在古代的车子上运载的话,极易折断……纸传入中亚,被佛教徒使用之后,可以抄写、传播更大篇幅的佛典。

——摘编自荣新江《纸对丝路文明交往的意义》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户籍等各类基础帐簿只能在乡制作。但乡吏介于官、民之间的政治身份以及鱼肉百姓的行为,向来为统治者所诟病,皇帝也因朝廷不掌握基础帐簿,无法遏制地方上计的严重造假。纸张代替简册后,基础帐簿上移至县廷制作,基层事务由县令统揽,帐簿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

——摘编自张荣强《简纸更替与中国古代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纸张发明前书写材料的类型,并简要概括纸张的优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影响。
2024-05-15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5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南北朝时选纸术的进步及纸的质量的提高,可从当时文人咏纸的诗赋中看出,例加晋人傅成《纸赋》写道:“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搅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层可仲,能幽能显。”这是说,麻纸由破布做成,但洁白受墨,物美价糜,写成书后可以舒卷。南朝梁人萧绎《咏纸》诗云:“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同时。”如果说书写材料   在汉代还是帛简并用,纸只作为新型材料   尚不尾以完全取代帛简,则这种情况在晋代已发生根本变化,由于能造出大量洁白平滑而方正的纸,人们就无需再用路贵的绿名和笮重的简牍,逐步习惯于用纸书写,最后彻底淘汰了简牍。

——摘编白涵吉星《中国造纸史话》

材料二   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

时间重大事件时间重大事件
1793年大马士革开办了造纸厂1405年由法国传入比利时
1900年造纸术传入埃及1494年传入英国
1150年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1567年传入俄国
1189年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1586年传入荷兰
1276年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洲

——摘编自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技术进步对人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纸术西传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0-02-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2月第03期(考点01-07)
2019·江苏·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19-06-10更新 | 3294次组卷 | 35卷引用: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
19-20高三上·内蒙古巴彦淖尔·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四大发明在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
造纸术: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改进,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印刷术:公元6世纪初的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在1041—1048年间,毕昇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火药:公元8—9世纪,炼丹家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到宋元时期,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药武器。
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称为司南。到宋代后期,人们又开始使用指南针在阴雨天辨别方向。到元代时,航海已完全靠罗盘指南针指引航向
造纸术: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我们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阿拉伯各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石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指南针: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

——摘编自刘燕华主编《生存与科技》

从中任选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提炼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18-10-30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十二单元测试(测)-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