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词和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

(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1)列举出你认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

材料二   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

——张学辉《试论柳永词的“大众传播效果”》


(2)据材料二,归纳柳词传播广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宋代文化的发展特征。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扰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

2018-04-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二2017-2019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的部类构成代表作及主要内容
经部的经济文献《尚书》《禹贡》《周礼》《春秋》《五经正义》《尔雅》等
渔猎、畜牧、商旅、耕种、土地制度、社会分工、生产与流通、分配与消费等
史部的经济文献《食货志》《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
经济制度沿革、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思想的演变等
子部的经济文献《荀子》《老子》《管子》《盐铁论》《论衡》等
户口、农桑、田制,服役、漕运、盐法等
集部的经济文献《文选》《唐文粹》《宋文鉴》《清文汇》等
经济、法制等
四部以外的经济文献丛书中的经济文献、出土文献中的经济文献、档案文献中的经济文献,如《甲骨文合集》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账册、契据等

——摘编自朱迎平《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

上表为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简表。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挠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