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汉武帝时期,封建王朝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达到鼎盛状态,为文人对封建君主的歌功颂德奠定了客观基础,出现了气势恢宏的“歌咏封建君主”的散体大赋。东汉中期以后,民生凋敝,但统治阶级依然奢侈成风,汉赋逐渐专注于描写单一事物,短小精悍具有浓厚的现实感,抒情小赋流行开来。

材料二   汉赋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夸张、幻想,营造出一种美妙的意境,使描写色彩鲜明,形象具体。建安(汉献帝年号)以后的很多诗文都从汉赋中得到不少启发。汉赋中关于京都、田猎、物色等内容的赋文对于汉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有详尽描述,它对社会生活的记录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辛德董《汉赋与汉代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赋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赋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赋描绘的对象多为丰富巨大的物象场景,对具有“极”“至”“巨”“高”“深”等特征之事物极具偏好。因此程廷祚称汉赋是“穷造化之精神,尽万类之变态,瑰丽窈冥,无可端倪”。这一特征本质上反映出汉代(       
A.恢弘豪迈的大一统气势B.民族融合的繁荣局面
C.多元化的文学创作风格D.宏阔广大的士人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东汉时期,辞赋在内容上以抒情为主。如梁竦的《悼骚赋》抒发了无端遭放的愤懑悲哀;班彪的《北征赋》抒发世乱不止,归乡何时的痛苦心情。据此可知,这两篇辞赋
A.蕴含了伤感幽怨的主观情绪B.揭露了当时民间的疾苦
C.体现了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D.寄托了作者的政治劝诫
2022-06-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期孔子编订的《诗经》,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 500 年的诗歌。

材料二: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称为楚辞,屈原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

材料三: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新体诗歌称为赋,赋吸收了《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属于带韵散文。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汉代的诗歌作品各一篇(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表比较春秋、战国、汉代、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诗词、 戏剧、小说方面的编者或作者姓名(每个时期写1人)。
2022-02-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所示为部分汉赋中名句的摘录。据表可知,汉赋
A.体现文章的辞藻华美B.注重创作的恢宏大气
C.受到阴阳观念的影响D.反映生活的丰富多彩
2021-12-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所示为部分汉赋中名句的摘录。据表可知,汉赋
作者作品名句摘录
张衡《骷髅赋》与阴阳同其流,与元气合其补
蔡邕《笔赋》画乾坤之阴阳,赞宓皇之洪勋
贾谊《鹏鸟赋》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班固《西都赋》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
王褒《洞箫赋》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

A.体现文章的辞藻华美B.受到阴阳观念的影响
C.注重创作的恢宏大气D.反映生活的丰富多彩
2021-12-18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多情只顾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A.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B.汉赋   宋词     唐诗     元曲
C.元曲   宋词     唐诗     汉赋D.汉赋   宋词 元曲     唐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该学者认为屈原之词
A.开创了个人独创新时代B.开辟了浪漫主义新天地
C.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D.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接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2021-11-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的徐师曾说,汉代的“《上林》甘泉》,极其铺张,而终归于讽谏,而风之义未泯;《两都》等赋,极其炫曜,终折以法度,而雅颂之义未泯;《长门》自悼》等赋,缘情发义,托物兴词,咸有和平从容之意,而比兴之义未泯”。徐师曾此番言论意在说明,汉赋
A.促进了诗歌发展B.具有极强表现力
C.体裁呈现多样化D.有因袭复古之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