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地域性文化的形成时期。战国中期,屈原以理性的审视扣天而问,其诗作《哀郢》抒发了楚都郢被攻破后的无尽悲伤。楚怀王在遭受秦国软禁时,宁可客死他乡亦不肯捐弃国土而偷生。这些现象体现了楚文化
A.开拓进取的特质B.浪漫主义的色彩;
C.忠烈爱国的情怀D.崇尚个性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代实行采诗制度,“采诗”即采风,采诗官又有“风人”之称。《毛诗序》曰:“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据此可知,这一制度的实行
A.践行了儒家诗歌服务政治的理念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C.便利了统治者对民间疾苦的体察D.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诗经》中记载了“大田多嫁,既种既戒”的民间歌谣,但其实更早的《易经》也记载了“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的民间歌谣。由此可知
A.面临战争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常态B.传统典籍记录和反映着先民生活
C.《易经》中记载了最早的民间歌谣D.记载民间歌谣是传统典籍的习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赋主要继承骚体传统,但和屈原不同的是,思想内容由抒发个人情感变为宣扬统治阶级的华贵生活,由严峻的讽刺斥责变为温和的讽喻劝诫。上述变化反映了
A.文学体裁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加强C.社会经济的繁荣D.创作手段的进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诗经·小雅》中的宴飨诗以君臣欢宴、亲友聚会为主要内容,多描写主人的慈惠、宴饮的礼节、酒肴的丰盛以及宾客对于主人盛情款待的感激和赞颂。这主要体现了
A.好礼从善的价值取向B.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C.宗室内部的礼乐仪式D.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诗的首篇《关雌》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A.维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
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
D.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
2019-10-20更新 | 884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