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材料   唐末,坊市制度逐渐解体,随着北宋都城汴梁人口渐增,繁华都市的市民阶层满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宋初,杂剧艺人们以讲段子、抖包袱为生产后来逐渐发展为讲故事。他们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家长里短、因果报应、市井八卦搬上舞台,无意间使杂剧成为宋代百戏之首。杂剧艺人们在瓦舍勾栏中相互竞技,形成分工明确的"角色"制度,他们将音乐融入剧情中,逐渐形成二段式的演出模式,杂剧艺术形式日转成熟,请康之难后,停随大挑民间艺人搬转南下,宋代杂剧开始出现南北分流。南下的杂剧艺人融合南方地区的歌谣唱腔,形成一种全新的戏曲形式——永嘉杂剧,它保留了宋杂剧大量科白与谈谐的表演,还揉入当地唱腔,逐渐发展为南宋杂剧表演的主流形态。同一时期,北方杂剧艺人更多地继承了宋代杂剧的表演传统,大母宣扬自己是正宗表演,意欲通过标榜正宗的方式与南方同行竞争,元朝,形成以北为荨、以南为卑的态势,对南方持续性的地域歧视;当时北方艺人将"院本"与北方诸宫调结合,演化成为中国戏曲的雏形——元杂剧。永嘉杂剧则以"南戏"冠名,被元杂剧盖过风头。

——摘编自刘志斌《庙堂与江湖的互动————“戏曲”为什么诞生在宋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至元朝杂剧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杂剧艺术的积极影响。
2023-02-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仕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南方戏曲蓬勃发展,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戏曲表演遍及城乡。其中徽州府的戏曲尤为繁荣,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潘之恒是当时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家,他成长于酷爱戏曲的徽州商贾世家,成年后长期活动于南京、苏州和扬州一带,与汤显祖、李贽等人颇有交往,曾在南京顾氏馆主持和参与戏曲演出百余场。

——摘编自韩结根《明代的新安商人与戏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中后期南方戏曲繁荣的表现。
2022-11-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史料辨析。

材料一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兽的毛皮)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唐】元稹《法曲》

材料二   你看圣贤书里,哪一处不说着忠孝二字。当时母亲教我读书,也要识些礼义。

——摘自【明】《香囊记》

注:《香囊记》是明前期的戏曲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请分别说明

材料三   枢密使童贯上奏战事曰,“杀退辽兵,直至燕京,围住城池攻击,旦夕可破。今有辽主早竖降旗,情愿投降,遣使丞相奉表称臣,纳降请罪,求诏退兵罢战,情愿年年进奉”,恳请皇帝恩准。

——摘编自《水浒传》第八十九回


(2)材料三描述的情景是否属实?请简述理由。
(3)结合所学,谈谈你如何看待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词的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即俗乐)。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摘编自《关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学报告》

材料二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境内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扫除了各民族交流的地域障碍。中原地区形成了以大都及周围地区流行的汉语为主题的新文学语言体系。蒙古族入主中原,一度废除了科举制,因科举废行而入仕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内心空虚,所以他们用更加灵活的文学形式抒发苦闷的心情。这些都促使元曲在短时间内走向繁荣。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

(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词的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即俗乐)。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摘编自《关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学报告》

材料二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境内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扫除了各民族交流的地域障碍。中原地区形成了以大都及周围地区流行的汉语为主题的新文学语言体系。蒙古族入主中原,一度废除了科举制,因科举废行而入仕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内心空虚,所以他们用更加灵活的文学形式抒发苦闷的心情。这些都促使元曲在短时间内走向繁荣。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词的特点和元曲兴起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1-22高三上·浙江绍兴·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宋元时期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摘编自《元曲的兴起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2021-01-0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绍兴qw98
8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扰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   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
2019-12-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先秦时期出现了一些关于礼教、治国、占卜的著作,民间则出现许多歌谣。后来,被后人整理成《诗经》《尚书》《周礼》《周易》等
秦汉时期主要以汉代为主,秦朝文学除了李斯的散文外,再无佳作可言。汉代文学以散文、汉赋和乐府民歌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走向自觉时代。文人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苦闷情感和自我意识。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和志人志怪小说
隋唐五代时期以唐代文学为代表,是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把中国古代诗歌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两宋时期源于民间的词在文坛占统治地位
元代最突出的成就是源于民间的戏曲
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摘编自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从材料中提取关于文学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3-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   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衰微。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这些修养颇高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他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剧作家,称为“书会先生”。这些落魄文人在团体内,又合作又竞争,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己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

材料四   “四大发明”的原型最早出现于培根的《新工具》。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马克思基本承袭了培根的说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的原因。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2019-11-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