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学者研究,元代的文人多对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在《全元散曲》等文学作品中充斥着远离尘世、流连山水的隐逸思想,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都写过这类主题。这一现象(     
A.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B.说明主流价值观发生异变
C.促进了传统戏曲创作的成熟D.受到文化政策变迁的影响
2023-02-15更新 | 34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下图所示为敦煌莫高窟220窟壁画,展现了唐代舞者表演胡旋舞的画面。其舞者身披璎珞,下着裙裤和托锦带,身体翩跹,于小圆毯上打胡旋。白居易有诗云:“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胡旋舞可以用来说明
A.西域文明与儒家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的统一D.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交融
2022-03-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周传家先生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将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用六个诗句来概括:“其一、黄河之水天上来;其二、山重水复路漫漫;其三、日出江花红胜火;其四、涛似连山喷雪来;其五、不尽长江滚滚来;其六、春在溪头荞菜花”,其中“春在溪头荠菜花”是指(       
A.先秦的歌舞和傩戏B.宋代南戏广泛传播
C.元代杂剧的繁荣D.清代中期京剧形成
2022-02-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清代乾隆、嘉庆时,戏剧领域出现了花部与雅部的激烈竞争,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当时奉昆曲为正声;所谓花,是指地方戏的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当时统治者极力压制“花部”,但最终花部遍地开花称雄剧坛。这是由于花部
A.受到了各阶层普遍欢迎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C.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D.占据了戏曲文化的主流
2022-02-2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北方、西域和南方民族的乐、歌、舞、语言和人物表演手段,形成独特的艺术品格。如元杂剧大量反映北方民族性格、生活等;明清传奇也有大量表现南方民族生活题材的作品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体现了
A.艺术中心的转移B.地域文化的消逝
C.艺术价值的升华D.民族文化的交融
6 . 京剧《三结义》讲述了关羽因蒲州恶霸熊虎勾结县令强占民女张弯姣,心怀不平在公堂上杀死熊虎及县令逃走,后经观音点化清泉为关羽洗面,之后又与志趣相投的张飞和刘备在桃园结拜为异姓兄弟。《三结义》将民间传说融入其中,呈现出民间传说与经典相整合的艺术特征。材料可用于说明
A.戏剧艺术的雅俗共赏特征B.文艺发展的世俗化趋势
C.戏剧表演形式的承续创新D.清代思想专制逐渐加强
7 . 乾隆年间,朝廷要求地方官员查禁大量戏曲剧本。在禁毁一些民间剧本的同时,朝廷鼓励并组织力量改编和创作了大量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忠君孝亲,劝人向善一类的剧本,供民间戏曲表演。这一措施意在
A.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B.促进文化艺术作品创新
C.阻止儒家思想的传播D.借助戏曲强化思想控制
8 . 中国戏剧脸谱是戏曲人物造型手段的一种,是中国古典戏剧特有的化妆艺术,其目的是通过规范而统一的视觉符号,向观众传递出戏曲人物的性格、年龄和忠、奸、善、恶等直观的信息。由此可见,中国戏剧脸谱
A.折射出主流价值意识B.提升了观剧视觉享受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寄寓了一定道德追求
9 . “班日徽班,调日汉调”的说法,昭示了“汉调”进京,绐徽班带来巨大变化,对京剧的最终形成起到了独特作用。这说明 ( )
A.徽班汉调组合而成京剧B.汉调直接推动京剧产生
C.汉调推动徽班衍生京剧D.京剧是多元文化融合体
2021-11-07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精忠记》彰显的“精忠报国”之家国情怀,桃花扇》传递的“天下兴亡”之担当意识,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价值为无数观众所认可。据此可知,我国古典戏曲
A.推动了思想解放B.立足于思想启蒙
C.绽放着艺术魅力D.发挥了教化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