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清时期,戏曲在江南地区兴盛。秦淮河畔开设众多观戏的茶楼酒馆,甚至有人刊刻戏曲剧作,“以娱民众”。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A.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色彩思想的兴起
2022-05-04更新 | 625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2009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韩城市盘乐村发现的目前最完整的宋代戏剧场面(墓中壁画)场面中四名丑角演员,动作各异,表演生动。作为研究宋代戏剧的史料,这次发现
A.需要进一步甄别绘画的真实性B.可以佐证宋代艺人的社会地位
C.证明了戏剧艺术在宋代已成熟D.可直接研究宋代戏剧人物形象
2021-10-12更新 | 307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明初杂剧除继承元杂剧的基本形式外,也以民间演出为主。到永乐年间,杂剧演出引起朝廷重视,政府的干预限制,使得杂剧以教化戏和神仙戏为主,并逐渐出现在皇室权贵文人活动中。该变化反映出杂剧
A.继续为官方正统戏曲B.进入雅文化的行列
C.退出了民间表演舞台D.是戏曲文化的主流
2020-02-16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乐正声曾风靡南北二百余年,后逐渐被多为野调俗曲的花部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
B.戏曲艺术水平的提高
C.思想活跃局面的推动
D.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2019-07-0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出
A.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
B.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
C.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
D.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
6 . 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了“海派京剧”:即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说明
A.京剧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变化B.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京剧重获新生
C.海派京剧革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D.海派京剧是传统戏剧的发展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