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形意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唯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东亚多国语言使用。
由于表意文字特性,让汉字可以跨语言使用,曾长期成为东亚地区交流的唯一文字。今可略分为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两个系统。前者用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后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另外,日本及韩国皆有其公布之官订汉字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2008年后联合国采用的中文一律是简体中文。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唯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是一种进步观点的占绝大多数。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材料二中汉语排名语言实力第二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大开唐风”。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整理
(3)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到唐朝达到高峰。据材料三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
材料四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4)据材料四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五 元统一全国后,由于南方城市经济的固有优势,北方杂剧作家纷纷漫游或迁居南方,南方籍文人也纷纷染指杂剧创作。大致到大德末年以后,杂剧创作活动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杭州。
(5)根据材料五分析元杂剧创作中心转移到南方杭州的主要原因。
材料六 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6)据材料六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
2016-11-27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彭州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2 . 京剧《三结义》讲述了关羽因蒲州恶霸熊虎勾结县令强占民女张弯姣,心怀不平在公堂上杀死熊虎及县令逃走,后经观音点化清泉为关羽洗面,之后又与志趣相投的张飞和刘备在桃园结拜为异姓兄弟。《三结义》将民间传说融入其中,呈现出民间传说与经典相整合的艺术特征。材料可用于说明
A.戏剧艺术的雅俗共赏特征B.文艺发展的世俗化趋势
C.戏剧表演形式的承续创新D.清代思想专制逐渐加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之演进关系表


时代戏曲之代表表演区观众区说明
原始社会 原始歌舞天然场所(如苑丘) 原始歌舞的全民性,表演区与观众区未分化
巫祝祭坛天然场所表演区与观众区开始分化
春秋战国俳优殿庭、院落殿庭中座席戏曲的贵族化趋势,表演进入人工建筑场所
汉魏百戏殿庭、广场台、座席、帐篷戏曲进一步贵族化,观众区的抬起
隋唐歌舞歌台、舞台、乐棚戏场、变场戏曲的市民化趋势,表演区的抬起
宋元 杂剧、北曲 舞亭、乐亭神庙广场戏曲进一步市民化,表演台加上屋顶
完整戏台神庙广场、瓦舍勾栏戏曲市民化得到较大发展,表演区和观众区的建筑一体化出现,后台的雏形出现
南戏戏台进一步完善宗祠、神庙广场、街巷、会馆戏曲表演的复杂程度提高,前台加宽,后台加大,建筑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
地方戏宫廷戏台宗祠、神庙广场、街巷、会馆、戏园、庭院戏曲得到皇家重视,并在建筑上得到体现,城市中出现室内空间完整的剧场

材料二     清初以来,昆曲作为文人雅士的时尚以及在宫廷相府中的走红,其刻意追求高雅品味,日益脱离大众。18世纪后期,随着四大徽班的进京,京剧逐渐形成。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京剧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综合了各种地方戏的表演艺术,曲词远较昆曲通俗,题材内容也多为市民喜好,因而流传日益广泛,最终成为所谓国剧。戏曲在中华文明史上的意义并不只限于它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实际上,它在展示历史、传承文化等方面,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剧成为“国剧”的主要因素,并简述明清戏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2021-01-0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图几幅图从绘画、文学、戏曲的角度,展示了我国古代文艺发展的一种趋势。该趋势反映了
A.宋明理学逐渐世俗化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代戏曲之代表表演区观众区说明
春秋战国时期优伶
贵族厅堂、殿庭、院落

殿庭、坐席、帐篷
优伶大都为奴隶
汉魏时期百戏百戏是歌舞杂技的融合,观众区的抬起
隋唐时期歌舞歌台、舞台、乐棚神庙广场表演区的抬起
宋元时期杂剧舞亭、乐亭、后台(准备区)神庙广场、瓦舍勾栏表演台加上屋顶,出现了固定的演出场所
明清时期南戏、京剧、其他地方戏增加伴奏区神庙广场、街巷、会馆,城乡宗祠、酒楼、茶园前台加宽,后台加大

——摘编自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

材料二   19世纪末,教会学校组织学生演剧,让中国学生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不仅有助于扭转、打破国人的传统偏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所演之剧,不再是中国旧式的戏本,演剧的方式,也完全不是中国传统旧戏唱念做打的做派,而是直接用外语原文演出外国经典戏剧作品,演剧方式也是严格依照西洋戏剧的样式和要求进行,使其成为当时国人眼中的新潮、时髦之举。进入20世纪之后,伴随着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学生演剧逐渐跃出校园走向社会。受该运动的影响,学生所演的自创剧目的题材也基本上取材于社会时事,主题则和“时装新戏”一样主要来自维新派的社会、政治改良思想。

——摘编自范方俊《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戏剧的发展趋势,并分别指出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戏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2021-03-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7 . 艺术是表现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明)文徵明书《后赤壁赋》

材料二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苏轼

材料三 京剧,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报《申报》上,之所以叫京剧,是出于各地观众对于它出自北京的称谓,充分体现了它鲜明的地域特征。

—彭飞《中国的戏剧》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这反映了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2)材料二评论的绘画应属于什么画种?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京剧得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

2018-10-09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夏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的演进。

——摘编自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

材料二

19世纪末,教会学校组织学生演剧,让中国学生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不仅有助于扭转、打破国人的传统偏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所演之剧,不再是中国旧式的戏本,演剧的方式,也完全不是中国传统旧戏唱念做打的做派,而是直接用外语原文演出外国经典戏剧作品,演剧方式也是严格依照西洋戏剧的样式和要求进行,使其成为当时国人眼中的新潮、时髦之举。进入20世纪之后,伴随着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学生演剧逐渐跃出校园走向社会。受该运动的影响,学生所演的自创剧目的题材也基本上取材于社会时事,主题则和“时装新戏”一样主要来自维新派的社会、政治改良思想。

——摘编自范方俊《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戏剧的发展趋势,并分别指出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戏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2018-05-01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4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法国王廷对戏剧进行了自上而下的美学规范。18 世纪,狄德罗等知识分子又把资产阶级伦理道德拉入戏剧,同时清整了剧场观剧形式,一套高雅的戏剧美学和戏剧生活方式逐渐建立,……剧场不再是一个各阶层混杂, 民众自由表达情绪的集体狂欢场所, 而逐渐成为地位、财富与知识占有者们的专利。……戏剧与大众的距离逐步拉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大批文化界及戏剧界人士……面对戏剧脱离大众,被资产阶级垄断的状况,纷纷表示强烈不满。
——罗湉《民众戏剧之争——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戏剧普及运动》
材料二 近代戏曲改良运动既是近代戏曲自身发展的需求,包含先进知识分子启蒙新民思潮的因素,更是西方戏剧文学观念冲击的结果。……1900年代,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尽管对中国戏曲多有批判,但他们至少认为旧剧加以改良是可以作为启蒙新民之利器的。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则论调陡转,出现了废除戏曲的新青年派,并在舆论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
(1)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戏剧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出现戏剧顶峰的原因。
(2)据材料一,指出17—20世纪初法国戏剧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趋势的形成原因。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青年派出现并在舆论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戏剧观。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在文艺领域需要贯彻哪一方针?
2016-12-12更新 | 16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广州市高三高考前训练文综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戏与启蒙运动结合的重要成果是“时装新戏”。改编外国题材、社会时事题材,运用当代形式(舞美、服装、语言等)等讲述救亡、国家的主题,是晚清成曲改良创新新剧的重要方式。所以,戏的“时装”特色只是表面,其核心还是在于“时事”。所以“时事新戏”是“时装新戏”的主要部分。所谓时事新戏,顾名思义,即采用时事题材,反映近时间内发生的重大的富有政治性、社会性的事件,具有信息传播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价值的戏剧

——钟鸣:《清末民初京剧编演新戏运动及启示》,载《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材料二 1904年8月7日,春仙茶园首演汪笑侬编《瓜种兰因》(又名《波兰亡国惨亡国惨史》)。该剧主要根据《波兰衰亡史》改编而成,是京剧舞台上第一个“洋装新戏”。剧写波兰与土耳其开战,由于内奸的破坏和统治者的妥协,兵败乞和,丧权辱国,从而揭示不爱国之恶果”。汪笑侬的《党人碑》《哭祖庙》《受禅合》《瓜种兰因》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近代京剧改良运动的代表性剧目”

——邵璐璐:《辛亥革命前后京剧界的新变化》,载《历史教学》2011年第22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时装新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戏曲相比“时装新戏”的特点。
2022-01-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