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元杂剧的创作出现了独特的现象,其剧本多以大团圆为结局,悲苦的结局极少出现。这表明元杂剧(     
A.市场化创作倾向明显B.宣扬了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
C.促进了戏曲走向成熟D.彰显了文人阶层的情致意趣
2 . 百年昆曲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苏州昆山,唱腔婉转细腻,被称为“水磨调”。历经600余年盛衰沉浮,流传至今。

材料一   清末民国以来,昆曲日渐衰微,几近消亡。1956417日,改编自清代传奇的的昆曲《十五贯》在北京首演,引发轰动,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赞赏,一时间“满城争说十五贯”,这一现象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第一,昆曲的改革可以推动全国其他剧种的改革。第二,《十五贯》是从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改编的,改得切合了历史主义的要求。第三,《十五贯》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使人们更加重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第四,《十五贯》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树立了良好榜样。第五,《十五贯》的思想性很强,反对主观主义,也反对官僚主义。

——周恩来1956517日在关于《十五贯》的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个剧种的兴亡衰替,决不应该决定于一出戏,然而“十五贯”的演出,竟然使这句话有了根据,这就看出我们的戏曲工作中确实存在着问题了。

——人民日报1956518日社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


(1)明末清初,昆曲盛极一时,有“家家收拾起,处处不提防”之称(“收拾起”“不提防”为《千忠戮·惨睹》和《长生殿·弹词》两折昆曲唱词的首句)。昆曲有此盛况的原因有(________)(在答题卷上涂选)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士人阶层活跃   ③思想专制加强   ④江南文化兴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根据材料一,符合对昆曲《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这一文化现象认识的是(________)(在答题卷上涂选)
①政策扶持   ②保留传统   ③与时俱进   ④民众参与   ⑤传承艰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材料二   1986年,上海昆剧团根据莎翁悲剧《麦克白》改编排演了昆曲《血手记》,这是昆曲首次排演莎士比亚的戏剧。19878月《血手记》赴英国演出,一时间盛赞如潮。


(3)结合材料二,昆曲《血手记》的排演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丰富了昆曲的表现形式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迎合了西方的审美情趣   D.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4)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近年来,随着“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的推广,昆曲的受众群体日趋年轻化。从百年昆曲的兴衰沉浮来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3 . 魏晋时期,礼仪中所用的音乐,既有中国传统的雅乐正音,又有《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材料反映当时文化发展的特点是
A.世界领先B.影响深远C.兼收并蓄D.全面繁荣
2022-05-10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甘肃高介县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魏晋壁画《角抵图》(下图所示):又称为“角抵戏”。角抵戏是汉代时盛行的种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娱乐性较强的综合艺术,东汉时将其列人百戏。从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发饰等相貌特征来看,其皆属魏晋时期寓居河西的粟特人。这可用来说明魏晋时期:
A.河西走廊文化的繁荣B.民族交融的发展状况
C.体育娱乐活动成为时尚D.北方少数民族崇尚武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中叶《牡丹亭》中"杜丽娘慕色还魂"的传奇故事"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清初戏剧《桃花扇》"借男女离合之情,写朱明兴亡之感",被时人誉为"名世一宝""冠绝千古"之作。这些史实表明,爱情主题文学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宋明理学思想日渐衰落B.社会风气崇尚婚恋自由
C.融入了宏大的历史叙事D.符合市井大众文化品味
2022-03-25更新 | 48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一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前期的宫廷乐,既有融合吴楚之音、周齐旧乐,斟酌南北而形成的《大唐雅乐》,又有“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的《秦王破阵乐》。这反映出
A.音乐风格趋于统一B.内宫奢靡歌舞升平
C.文武并举宜威天下D.地域文化交汇融合
2022-03-11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乾隆帝营建的畅音阁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康熙至嘉庆年间,宫廷专门命人编纂大量宫廷大戏,如根据目连救母故事撰《劝善金科》.根据《西游记》撰《昇平宝筏》,根据《三国演义》撰《鼎峙春秋》,根据《水浒传》撰《忠义璇图》。下列各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影响戏曲的创作
②统治者的喜爱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推手
③畅音阁坐落于颐和园内的政治活动区
④这些剧本的编排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1-12更新 | 313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03 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地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栾坐。”而无名氏杂剧《蓝采和》中的演员自述,“学这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这些现象反映出
A.杂剧演出带有商业性质B.杂居演出的场景丰富多彩
C.杂居演出现场服务周到D.市民把良田卖掉学演杂居
9 . 晚清以来,众多剧种和戏剧表演人才纷纷涌入上海,上海剧坛囊括了昆曲、京剧、越剧、淮剧、粵剧、绍剧、锡剧、扬剧,以及评弹、滑稽等十几个剧种,各剧种之间既相互竞争,又兼收并蓄、融合创新。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上海
A.地理位置优越B.社会开放程度高C.市民阶层崛起D.经济最为发达
10 . 624年,唐太宗平高昌、宴百寮,加奏《高昌乐》,始成宫廷十部乐,其中除燕乐、清乐两部外,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等八部都是外国传入的音乐。中亚国家石国、康国的胡旋舞、胡腾舞和拓枝舞也传入长安,为唐人所喜爱。上述现象体现出当时
A.三教合流趋势的形成B.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
C.自信开放的文化情怀D.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
2021-08-06更新 | 620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