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0年7月,一位名为“阿木爷爷”的63岁.大爷在海外社交平台走红。“阿木爷爷”通过锯、刨、凿、磨等中国传统木工手艺,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制作出了各种精致木器,被网友誉为“当代鲁班”。百万粉丝、上亿流量,“阿木爷爷”展现的“神秘中国技术”,让国外网友叹为观止。他发布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视频不用一个英文字母,却圈了无数海外粉丝,他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之美,传递中国智慧之光。

——摘编自中国日报《2020—2021年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之美,传递中国智慧之光”,自拟命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表达明晰,逻辑充分,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元杂剧的创作出现了独特的现象,其剧本多以大团圆为结局,悲苦的结局极少出现。这表明元杂剧(     
A.市场化创作倾向明显B.宣扬了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
C.促进了戏曲走向成熟D.彰显了文人阶层的情致意趣
3 . 清代作家刘继庄曾写道:“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看戏者。”作家焦循写道:“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已久。”这体现了戏曲
A.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B.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
C.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D.成为民间重要的娱乐方式
2022-05-21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4 . 甘肃高介县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魏晋壁画《角抵图》(下图所示):又称为“角抵戏”。角抵戏是汉代时盛行的种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娱乐性较强的综合艺术,东汉时将其列人百戏。从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发饰等相貌特征来看,其皆属魏晋时期寓居河西的粟特人。这可用来说明魏晋时期:
A.河西走廊文化的繁荣B.民族交融的发展状况
C.体育娱乐活动成为时尚D.北方少数民族崇尚武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中叶《牡丹亭》中"杜丽娘慕色还魂"的传奇故事"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清初戏剧《桃花扇》"借男女离合之情,写朱明兴亡之感",被时人誉为"名世一宝""冠绝千古"之作。这些史实表明,爱情主题文学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宋明理学思想日渐衰落B.社会风气崇尚婚恋自由
C.融入了宏大的历史叙事D.符合市井大众文化品味
2022-03-25更新 | 48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仲元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七)历史试题
6 . 晚清以来,众多剧种和戏剧表演人才纷纷涌入上海,上海剧坛囊括了昆曲、京剧、越剧、淮剧、粵剧、绍剧、锡剧、扬剧,以及评弹、滑稽等十几个剧种,各剧种之间既相互竞争,又兼收并蓄、融合创新。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上海
A.地理位置优越B.社会开放程度高C.市民阶层崛起D.经济最为发达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京剧的孕育要从1790年开始。各大戏曲名班进京献艺,由此产生了京剧。京剧采取了简单且富有变化的板腔成为唱词的基本形式,语言贴近民间口语,易于艺人把握和民众理解。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艺术、自然科学渐渐传入中国,社会上进步的思潮为京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养料。同治、光绪年间,江南经济发展,交通较为便利,北京戏班中的名角南下,由此京剧艺术在南方日渐流传开来。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逐渐变得开放,人们的戏曲观也得到改变,戏曲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在改编创作剧目时,强调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演员通过和笔者(文学界人士)接触,提高了戏曲演出的整体水平。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与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京剧工作者创造出集抗日、生产、教育为一体的新剧本,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得到改善,京剧也慢慢开始复苏。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因而我们要加强京剧文化的传承,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摘编自李雅欣、段妍《论述京剧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艺术特征》等


上述材料体现了京剧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征。从中概括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特征概括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传统社会流行一种说法,“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晚明社会出现了“新开门七件事”,即谈谐(说笑话)听曲、旅游、博弈、狎妓、收藏、花虫鱼鸟。这一变化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B.市民阶层的壮大
C.专制制度的松弛D.传统社会的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