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善的受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摘自关汉卿《窦娥冤》

材料二: 程长庚(18111880)名椿,一名闻翰,字玉山,寓名四箴堂。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出生于潜山县黄泥镇程家井。其父程祥桂是道光年间三庆班掌班人。1840年前后由安徽入京,不久成为三庆班的台柱和班主。他广泛吸取各种戏曲的长处,融合徽剧、汉剧和昆曲等多种声腔,推陈出新,自成一家。其唱腔高亢饱满、字正腔圆,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作品是__________(剧种)的主要代表作。请你分析这种剧种在当时得以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2)“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说明在戏曲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剧种”。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京剧在全国广泛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2021-04-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元以降,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接受对象、传播方式都有别于以往民间文学的市井文化一跃成为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宋元以来的市井文化是孕育小说、戏曲的母体,同时小说、戏曲也日益成为市非俗文化的重要成部分。事实上,正是通过宋元以明清的市民阶层在小说、戏曲诸方面的文化消遣,作为世俗文化的市井文化才不断发展、递嬗,从而构成了一股以士大夫为主体的雅文化、以”言志”“明道”为主要功能的诗文文学相并而行的俗文化与俗文学潮流,与前代的俗文学形式被雅文学吸纳、转化不同的是,尽管有数目可观的文本,小说、戏曲却始终没有进入雅文学的行列,小说、戏曲还多次遭到了禁毁。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俗文学与诗文文学的分流、对峙,构成了宋元以降直至片战争之前我国古典文学传统后期演变上的一个显著特征。

——摘编自金元油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至鸦片战争前“俗文学”的特点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元以来“俗文化”兴起的原因。
2020-12-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政府放宽戏曲管制,儒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戏曲创作。至明代中晚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性的解放、思想的自由成为不少自由文人追逐的目标。儒士们也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生活的趣味。戏曲作为市民文化的一种代表,其强烈的娱乐精神是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和生理追求,这就扫除了儒士创作戏曲的心理障碍。明代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都有明显的儒学背景,从而使宋代以来就形成的以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为主要创作者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摘编自边吴丽《明代儒士创作戏曲现象及其原因》

材料二   清初以来,昆曲作为文人雅士的时尚以及在宫廷相府中的走红,其刻意追求高雅品味,日益脱离大众。18世纪后期,随着四大徽班的进京,京剧逐渐形成。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京剧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综合了各种地方戏的表演艺术,曲词远较昆曲通俗,题材内容也多为市民喜好,因而流传日益广泛,最终成为所谓“国剧”。

——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戏曲的主要创作者及戏曲创作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初以来戏曲发展的趋向,分析京剧成为“国剧”的主要因素。
2020-05-03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课练10 汉字书法和戏曲-2020年【衔接教材·暑假作业】新高二历史(人教版)

4 . 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使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教社2003年版


(1) 材料中提到的科学技术指的是哪三项方面,谈一下它们对欧洲的具体作用?
(2)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的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宋代儒家思想发展的概况。
(3)各说出一位宋词、元曲的主要代表人物。
(4)这一时期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的剧种是什么?
(5)宋代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谁的什么画?
2020-01-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京剧。京剧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等感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京剧表演家,京城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将京剧作为最时髦的娱乐方式”。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成为全国广为流传的剧种。

——摘编自傅谨《京剧学初探》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政治变革以及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一批具有民主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诗界革命”“新文体运动”等口号,一场京剧改良运动由此拉开。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念及立国根本,在振民精神,因此著了几部小说传奇,佐以许多诗词歌曲,庶几市街传颂,妇孺知闻,将来民智渐伸,或者国耻可雪。

1904,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以戏曲为主的文艺期刊《二十世纪大舞台》,其宗旨是“改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十分鲜明地把京剧改良与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1908,夏氏兄弟等联合商界人士集资在上海建造了新式剧场——新舞台,从国外引进了布景、灯光设备与新技术,上演《明末遗恨》《波兰亡国惨》《秋瑾》等剧目。“新舞台可以说是中国舞台史上一次大革命”,大大推动了京剧的发展。

——摘编自沈鸿鑫《京剧改良运动与海派京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剧的特点及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京剧发生的新变化。
2019-10-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使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教社2003年版118页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
(2)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的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宋代儒家思想发展的概况。
(3)宋词分哪两大流派,各举一位著名代表人物,元曲的主要代表人物。
(4)这时期什麽的出现,标志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5)宋代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谁的什麽画?
2019-01-30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文科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019-01-30更新 | 102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使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教社2003年版


(1)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的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宋代儒家思想发展的概况。
(2)各说出一位宋词、元曲的主要代表人物。
(3)这一时期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的剧种是什么?
(4)宋代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谁的什么画?
2018-12-0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期先民的祭祀活动仪式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保持了传统文学“哀而不伤、婉而多讽”温存敦厚的美学风格。直到盛唐,古代戏曲一直处于羸弱病态中,被视为非儒家知识分子所为的旁门左道,难登庙堂。南宋时,中国戏曲终于拥有完备形态。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达到顶峰。中国古代戏曲历经千余年的融合与发展,见证着历史,传承着文化。

——摘编自韩彩英、范秀峰《略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和早期发展》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思想骤变,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演进。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文学界的革命,戏曲文化出现了全面转型。1897年,严复提出戏曲“使民开化”的主张。1903年,欧榘甲呼吁改革戏曲,开通民智。中国戏曲改良拉开帷幕。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积极参与其中,思考戏曲的社会价值,探讨戏曲的改良理论,使传统戏曲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诸多的变化。

——摘编自刘梅兰《近代戏曲改良运动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戏曲改良运动开启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10 . 连线题

2017-10-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