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阿拉帕格斯群岛上的雀鸟的喙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但是并不能说长喙比短喙进步,也不说尖喙比粗喙退步。同时,达尔文认为,变异的随机性和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期性都决定了生物的进化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这反映出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内涵是
A.适者生存B.朝进步性发展C.具有方向性D.变异是必然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对19世纪中期创立的两个学说有过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对两个学说共性表述正确 的是
A.解释了自然界进化演变的机制B.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
C.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D.助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近代德国革命家李卜克内西曾评述:“ (1859年)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繁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场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嚣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正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达尔文学说改变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B.突出马克思主义创立具有划时代意义
C.两者准备的革命意在批判社会制度弊端
D.两者革命共性在于都促进了社会进步
4 .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由无生物进化到动物是一个积微渐进的过程:16世纪末,李时珍按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商,人等顺序罗列物种;19世纪中期,达尔文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这表明生物进化论
A.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过程B.否定了上密造物说
C.是由中外科学家共同创立D.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威廉.李卜克内西曾说:“当达尔文对自己的研究作出结论并把它交给社会界评论时,有好几个月我们(威廉·李卜克内西与马克思)除了谈论达尔文和他的发展的革命力量外,便什么都不谈了。”马克思对达尔文成果的高度关注,说明马克思
A.尊崇科学家挑战权威的斗争精神B.力图推动社会改良运动的发展
C.欲将历史观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D.重视自然科学成果的社会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C.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D.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7 . “将人类视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类的一切都可以用自然原因来解释,从而结束了基督教所称的人类与上帝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该材料评价的是
A.宗教改革B.进化论
C.相对论D.启蒙运动
2016-04-18更新 | 6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六安一中高三下期文综训练(三)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列属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有       ①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②生物进化是逐渐和连续的③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             ④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环航世界时,我曾在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自然力量的选择,即通过最适者的生存,我觉得生物的变异量是没有止境的,一切生物彼此之间以及与它们的物理的生活条件之间互相适应的美妙而复杂的关系,也是没有止境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

材料二:一些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家抓住这一完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观点,用其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

材料三: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材料四: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西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比较欧、亚国家间的“巨大差别”。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欧、亚一些学者采用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意图。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

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思想、科技、政治制度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材料二: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2)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