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德兰外科医生维萨留斯(1514-1564)为了全面革新解剖学,偷盗刑场的尸体进行解剖,于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一书,从而奠定了近现代西方医学的解剖学基础。维萨留斯的主要贡献,实质上就是以人体解剖代替了动物解剖,他指出希腊人盖仑的解剖学实际上是动物解剖,改正了盖仑的错误达三百余处,因此维萨留斯被尊为“解剖学之父”,十六世纪亦被称为“解剖学时代”。

——摘编自马伯英《中西医解剖学的历史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探讨》

材料二   李时珍(1518-1593)出身医学世家,嘉靖三十一年(1552)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他亲自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访求,同时参考历代医药书籍八百余种,历时二十七年,最终完成《本草纲目》。全书共五十二卷,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详细叙述了各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并搜集了大量古代医家和民间药方,附有一千一百余幅药物形态图,内容极为丰富。书中还系统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领域的宝贵遗产,为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书中关于植物的分类方法,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摘编自张海英《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维萨留斯.李时珍二人著作的特点,并指出其共同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维萨留斯、李时珍二人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1-11-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二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三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描述的世界”的理论依据及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科学革命种子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得辉煌胜利”的主要表现。
(3)概况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恩格斯
材料二: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
——列宁
材料三: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化论的确立得益于长期以来许多人做出的贡献。达尔文之前的诸多先驱都提到生物进化的观点,没有一个人能用令人信服的证据论证实际的物种演变。只有达尔文收集到很多条证据来自许多不同的领域,使得论证物种演进成为可能。1831年至1836年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远航,研究和搜集到丰富的动物学方面的标本,为其建立关于地球的年龄和演变、生命的起源和本质的理论奠定基础。达尔文非常谨慎,不愿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事实,虽早在1844年就写了一份手稿,但直到1859年才正式出版《物种起源》。

—摘编自《西方现代思想史》

材料二 达尔文把人类视为生物进化链中的一环,这一观点随即撼动文学世界。许多作家将进化论的观点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成为文学达尔文主义者。他们在作品中用达尔文进化论原理来解释文学体裁的演化规律,并认为:“一个体裁产生出来,有所发展,达到成熟,继而式微,最终消亡。”一个民族所处的特殊环境会深刻影响该民族文学的特质,“因为人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的第二性的倾向掩盖了他的原始的倾向,并且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的本质时,起着干扰或凝固的作用”。此外,他们强调文学批评家和历史学者应以科学家的身份出现,把自己看成是客观的分析人和观察家,是文学这一物种的编码者,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评判师。其作品如实地展现世界本身严酷的现实:充斥这个世界的主要是像野兽般残忍的人,这是一个受偶然因素和机缘支配的世界。总之,这些人在文学研究中引入达尔文进化论,创建文学研究的新范式,对20世纪文学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摘编自余石屹《达尔文进化论与21世纪的文学批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使得论证物种演进成为可能”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学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文学达尔文主义。

2018-02-02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演论》译自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严复翻译此书,其目的显然是社会学理由更多于生物学的爱好。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竟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胡洪梓也因之取“适者生存”之意改名为胡适;五四时期,陈独秀则作了进一步发挥,“进化论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物的感觉之继续。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但在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严复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扳。”
(1)根据材料.指出严复对进化论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
2017-02-1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西临汾一中五校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