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0 道试题
1 . 技术是人类改变或改造环境的方法、途径及技能。人类技术的进步经历了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到科学研究的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交流越来越深刻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书写媒介经历了从沉重的石头、泥土逐步向较轻的龟甲、兽骨、木板、竹简和软绵、便携的羊皮、绢帛、纸张的转变,……这些转变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传播的文明程度上是怎样地让西方人望尘莫及。对于这些,用施拉姆(1982)的话说:“它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

材料二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梦想自己能有两只“顺风耳”、一对“千里眼”,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迅速而真切地得到远方的信息;更梦想自己的声音和形象能够记录下来,传之千里,流之百年。

材料三   第五次传播革命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以交谈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贮、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邵培仁《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中国人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的标志性人物及生活年代,以此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它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期有助于人们远距离传递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列举马可尼的国家及其贡献。
(3)解读材料三,概括第五次传播革命的技术基础,以及与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相比的突出特征,用一句话概括这次传播革命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
2022-01-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科技革命是决定国际格局的唯一因素B.科技革命浪潮促使霸权主义终结
C.西方以科技优势主导了国际格局变化D.科技革命极大影响世界历史发展
3 .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共同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

材料一   科学给人以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三百年以前,人类做什么事情一般是凭经验出发,就是凭经验盲目地进行生产,然后在漫长的生产实践经验当中,提炼出技术,然后在改进技术过程当中,产生科学,但是到了近代以来,近代科学诞生以后,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革、变化,干什么事情首先从事科学研究,在实验室里边,发现事物的真相和原理,揭示规律,然后运用这个原理从事于这个发明技术,然后再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此人类就进入了理性社会。科学精神就是科学观念和敢于坚持这种观念的勇气。

材料二   科学思想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科学给人以力量;而人文思想呢,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

——袁正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科学精神”有哪些内涵﹖近代科学诞生后,对中国的近代化曾产生过哪些影响?
(2)以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给人以方向”,并论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2021-12-2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学习效率检测调研历史试题
4 . 下定义、提概念是科学领域常用思维方式,明白定义、弄清概念是我们常用学习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浪潮)第一次阶段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次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对于二战后的新文明,世界各国的学者们所给的称呼有:新生的太空时代、信息时代、电子纪元、地球村、还有电子技术时代、后工业社会、科学技术革命等提法。

阿尔文·托夫勒曾经称二战后的新文明为“超级工业社会”,1980年他正式提出“第三次浪潮”概念。他解释说:“我认为这些名词,包括我自己(以前)的在内,都不是十分恰当。有些名词专注于单一因素,缩小而非扩大了我们的理解;有些名词是静态的,暗示一个新的社会可以平稳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不会引起任何冲突和压力。这些名词都不能表达扑面而来的变化的全部威力、范围和动态,以及它们所引起的压力和冲突。”

——据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根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你认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文明用什名词表达比较合适?请加以阐述。(你可以认同或修改材料中的名词,也可以另提新名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清晰)
2021-12-26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新世纪开始之际,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欧洲和亚洲都有人担心,因特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朝美国化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在那些有机会有办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对以上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因特网使国际竞争更激烈B.信息技术促进各国经济持续发展
C.人们抵制信息技术的应用D.信息技术凸显了美国的优势地位
6 . 从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角度看,人类历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事件开始于
A.水能的开发和利用B.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C.电力的发明和使用D.石油的开采和使用
7 .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图1 古人在用水排冶铁                         图2 瓦特和他发明的联动式蒸汽机
           
图3 投放原子弹后的广岛                    图4   代步工具平衡车
从以上图片任选两幅图片,拟定一个“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关系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对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2-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报道,机器人在2013年4月四川芦山地震灾后的排查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4台飞行机器人共排查了6个乡镇,获取了近50平方千米震区的空中信息,排查了高层危楼50余栋,大大提高了国家救援队灾后排查救援的工作效率。材料说明
A.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应用在地震救灾中B.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代人工救灾设备
C.人工智能技在救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D.科技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9 . 下图为人类历史上各种动力的功率比较示意图(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A.科技发展引发了生产方式的变化B.科学理论对动力革命具有先导性
C.生产领域劳动力投入呈增长趋势D.动力技术革新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10 . 下图所示为漫画《汽车装配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关于该漫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蒸汽革命造就生产机械化B.电气革命促进生产高效化
C.信息技术推动生产智能化D.网络技术催生经济全球化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