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世纪初,美国的“步行城市时代”结束,城市边界开始向外围全方位拓展;高层建筑风靡一时,城市开始竖向发展。这主要得益于
A.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B.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C.电气技术的新应用D.航天技术的新发展
2022-03-25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考历史模拟金标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一次可纺出上百根纱线。后来,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可同时带动300~400个纱锭,“骡机”纺出的纱不仅细,而且结实不易断。1785年,卡特莱特又发明了动力(水力)织机,使织布效率提高了40倍。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工业革命
A.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涉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届冬奥会的历史发展变化

届次年份东道主项目
大类
参赛
人数
转播媒体
数量家
中国队奖牌数特点
适应自然时期11924法国4294气温和降雪量至关重要,气候保险应运而生,比赛大多在室外进行,由人工将积雪垛厚并压实
21928瑞士464
31932美国252
41936纳粹德国669
51948瑞士669
61952挪威694
71956意大利820首次电视转播
技术革新时期81960美国665开始大规模使用机械技术和人工降雪、人工降温等技术,使部分项目移至室内场馆进行
91964奥地利61091
101968法国1158首次彩色电
视信号转播
111972日本1006
121976奥地利1123
131980美国10720
141984南斯拉夫12721000
现代化时期151988加拿大101423640以天气预报系统大规模的普及为标志,精确监控和调整比赛场地环境;人工造雪技术和再冷冻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161992法国121801863
171994挪威17391203
181998日本1421761608
192002美国1523991608
202006意大利2508200
首次互联网转播
11
212010加拿大256624011
222014俄罗斯28734649

——据邢建宇《冬奥会发展历史及未来展望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发展趋势或其中某些信息所反映出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不能重复材料中的信息,表述清晰。)
2022-03-15更新 | 416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瓦特在两位企业家罗金斯和波尔顿的支持下,对蒸汽机进行了再发明,于1782年成功试制复动式蒸汽机,并于1785年将其作为动力运用于纺织业。复动式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A.催生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B.促使工厂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
C.实现了生产过程的专业化D.是科学理论和技术结合的典范
5 . 《科学的历程》一书中写道,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完全成为现实。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该评论重在表达互联网的发展
A.加速了经济全降化B.拓宽人际交往渠道
C.激发人的自主意识D.便利社会思想控制
2022-03-05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2022届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运会圣火传递是奥运会开幕前最隆重的仪式,是全人类和平友谊的庆典。

材料

古代奥运圣火传递起源于古希腊祭祀礼仪“点香火”,后来有“传递火炬,传谕停止战争”的目的。
20世纪初奥运圣火传递只在奥运主会场进行并且点燃火炬。
20世纪30年代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的火炬接力仪式途径9个国家,经过3075名能够代表主办国的优秀代表传递,引起巨大反响。
20世纪中后期1960年罗马奥运会开始圣火传递过程首次进行电视转播,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火炬由历史上首位女运动员巴丽咯点燃;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圣火传递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利用电子和激光技术将火炬点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残疾射箭运动员用火箭点燃了奥运会的主火炬。
21世纪初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运圣火潜入水中传递。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登上地球之颠——珠穆朗玛峰。而且圣火行经世界五大洲国家和地区的22个城市,三星、可口可乐等广告元素也融入圣火传递中。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则首开由女性运动员担任第一棒火炬手的先河。

——摘编自蒋德龙《奥运火炬接力研究》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3-04更新 | 269次组卷 | 7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有人说“21世纪,不是——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场产品的革命,而是——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言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材料意在说明信息技术革命
A.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变革B.淡化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
C.促进了资本与科技紧密结合D.改变了人们的交往交流方式
8 . 托玛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 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这一阶段
A.世界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中国抓住每次发展的机遇D.科技革命中心一直在西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历届世博会(部分)举办国家、主题等相关信息

年份国家举办地主题
1933美国芝加哥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7法国巴黎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62美国西雅图太空时代的人类
1970日本大阪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84美国新奥尔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90日本大阪人类与自然
1999中国云南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0德国汉诺威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10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5意大利米兰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依据表格,提取两个或以上相关主题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近现代史加以阐释。(要求:提取信息,提炼观点,阐释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1-12更新 | 40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近现代科技。

材料一   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这不仅是因为自然科学在19世纪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因为科学本身的面貌、它与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成了一种社会建制,即科学事业已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成为一种职业。科学内部也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门化。同时,科学也更加国际化。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技术的发明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知识。这样,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成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给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革命继续深入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变化。同以往科学更多表现为个体劳动的特征相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研究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科学技术成了集体的劳作和创新,科学制度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程度大大提高。过去是科学指导技术,而今,是技术的需要引领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科学成了技术性的科学。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日益明显,科学的社会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自然科学的发展因其自身愈来愈成为一种社会劳动,因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已不再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领域,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之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下半叶科技的变化及影响。
2022-01-12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