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哥白尼和伽利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科技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应星约1666)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相信自己由神创造,居住在宇宙中心,是高贵的理性存在。这种信念先后受到了哥白尼、达尔文、弗洛伊德的打击,由此形成了人类的三次“精神创伤”:哥白尼发现人不居住在宇宙中心,达尔文主张人由动物进化来,弗洛伊德则力证人并非完全受理性支配。

——王晓华《一只名叫达尔文的甲虫》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应星技成果的特点,列举明清时期有类似特点的科技著作。
(2)据材料二和所知识指出人类的前两次“精神创伤”的含义。
(3)结合材料三总结3世纪以后东西方科技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15世纪以后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019-11-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5世纪到今天,科学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最终来到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二 :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也不乏杰出的科学家,像开普勒.莱布尼茨……但这些杰出人物未能改变德国因社会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总体上的科学落后局面……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据统计,1851-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材料三: 1865-1913的英国和美国的专利注册数

请回答:
(1)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文化中心曾经发生了哪几次转移? “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最终来到美国”的原因是什么?
(2)开普勒、莱布尼茨在科学上有何重要贡献? 19世纪中期造成德国“总体上的科学落后局面”的社会历史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三表明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德两国科技发展有哪些突出特点?
2019-01-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从社会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又形象地记录着社会的一切。明代的四大奇书各具特色,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尤其《西游记》中敢于斗争的孙悟空深入人心。明中后期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反映了社会风尚的变迁,赞赏手工业者之间的真诚互助,宣扬平等自由的婚姻观,歌颂商人追求金钱和海外冒险的理想。清代出现了以《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代表的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与思想界相呼应的内在趋势。

——摘编自《明清通俗小说的变迁与禁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通俗小说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因素。

材料二                            十六、十七世纪欧洲天文学家及代表作

天文学家国家代表作主要贡献
哥白尼波兰《天球运行论》提出的日心说建立了新的宇宙观,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经验提高到到理性的水平。
布鲁诺意大利《论无限、宇宙与众世界》纠正了日心说的错误看法,指出宇宙是无限的,沉重打击了上帝创世说。
伽利略意大利《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地球公转、自传问题,生动地描绘了哥白尼的宇宙图景。

                                                            ——摘编自刘金玉、黄理稳《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天文学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的主要不同,并从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其原因。
2018-10-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浑天说认为全天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汉武帝对争议双方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定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接受检验,看谁更符合实际从而确定使用谁的历法。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由此,浑盖之争也拉开了帷幕。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太初历》、浑天仪等天文仪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世纪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1616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但哥白尼学说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尔、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年,教廷正式裁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1835年,白塞尔用精密仪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浑盖之争”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8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1)结合材料一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2017-12-12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这就是伽利略的发现的重大意义。

                                                               ——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所说的伽利略的发现是什么。分析这一发现的意义。
2017-12-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临沂第十九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8 . 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约瑟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材料二:

中国西方
①明代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
②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
③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①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②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③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

(2)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中西科技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瓦特发明前,英国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筒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蒸汽机的创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以至唐宋,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有所发展,某些领域仍领先于世界,但总体上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明清科技发展史中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总结其历史教训,就是为了切实重视科学技术,不再重蹈覆辙。”

——刘尚希、韩凤芹、中学锋(明清科技发展;政府作用与历史经验教训》

材料二西方的自然观经历了古希腊、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之后,引发了文艺复兴的自然科学革命,自然科学自此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问。但哲学与具体科学始终保持了一种不离不弃、相辅相成的紧密依存关系。相比之下,中国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发展却呈现出与西方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是为改进生产技术的一种经验积累和提升。中国哲学和自然科学是并行独立、互不相干的。

——整理自李洁明、王栓萌《近代中西方不同科技发展道路的哲学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唐宋时期与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科技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道路的不同之处。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西方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