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哥白尼和伽利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浑天说认为全天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汉武帝对争议双方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定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接受检验,看谁更符合实际从而确定使用谁的历法。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由此,浑盖之争也拉开了帷幕。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太初历》、浑天仪等天文仪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世纪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1616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但哥白尼学说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尔、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年,教廷正式裁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1835年,白塞尔用精密仪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浑盖之争”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8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西方
1385年,明朝在南京鸡鸣山建立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天文台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带来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天球仪等,西方天文学与科学仪器传入中国
1607年,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将地心说引入中国,西方托勒密地心说渗入东方天文学
1629年,开历局,以徐光启为监督,开始编撰《崇祯历书》
1634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监制“窥筒”,是为中国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1634年,《崇祯历书》历时五年成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1645年,中国采用西方的数据,修订《宪时历》,即夏历,是我国历法的第五次改革
1542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认为恒星天层不动,地球每天绕其轴旋转一周,并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
1572年,第谷发现仙后座超新星(银河系第二颗新星)
157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
1584年,布鲁诺《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出版,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1609~1619年,开普勒根据第谷观测行星位置的数据,发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
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林言椒等著《中外文明同时空》


上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欧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