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以他对支配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促使人们由对牛顿和自然规律的崇拜发展出一种探询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彰显“人的理性的伟大”的具体表现。受其影响,启蒙思想家们在探询人类社会客观规律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自然法则反映在人的头脑中,便是理性。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和批判人类优秀文明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从而创立起来的。在李嘉图的著作中,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大量经济思想。他的一些哲学假设和注解可以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的著作中找到,他的历史观是由圣西门关于社会阶级冲突的观点形成的。马克思的原创在于,他从所有这些思想源泉提炼出了一个统一的思想框架,把它构成一个社会分析和社会革命的有力工具。

——摘编自【美】斯通普夫、菲泽《西方哲学史》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的主要理论,根据材料一概括牛顿的科学理论对当时欧洲思想界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个“统一的思想框架”创立的标志,概括其理来源。

2021-11-0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天文学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切入点,那么物理学就是近代科学的核心领域,而近代的各种力学理论和实验又是触发物理学革命的关键。参与这场物理学革命的大师们,从理论到实践,为近代科学奠定了一个全新的传统。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科学技术视为革命者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重要工具,在西方国家封锁禁运、苏联毁约的困境下,千方百计引进先进科技并促进自主研发,果断地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为中国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董志凯《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物理学革命的重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知识经济与现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图四人物的成果。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科学中心发生的三次转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8-19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5 . 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但科技的创新又受社会环境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到了元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尊孔读经的人被称为“名士”,从事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是只有“雕虫小技”的“小人”

——摘编自赵显明《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欧洲,从14世妃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

——摘编自J.B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材料三   英国教学家伊萨克牛顿(1642一1727)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学和数学理论。1687年,牛顿发表了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论文。该书对近代思想也有着直接影响。1726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从英国回国后,将其翻译成法文,从而使牛顿的物理学在法国得到史广泛的传播。


请回答:
(1)列举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技艺落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指出材料三中“新的科学方法”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的科学贡献及其产生的历史价值。
2018-11-24更新 | 350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选修)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以圆周为轨道围绕地球公转。公元2世纪,这个思想被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精制成一个完整的宇宙学模型。然而,1514年,波兰教士哥白尼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模型。他的观念是,太阳静止的位于中心,而地球和行星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后来,德国人开普勒和意大利人伽利略公开支持哥白尼的理论。同时,开普勒修正了哥白尼的理论,提出行星不是沿着圆周而是沿着椭圆运动。……虽然他几乎是偶然地发现椭圆轨道能很好地和观测相符,但却不能把它和他的磁力引起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思想相互调和起来。只有到了更晚得多的1687年,这一切才得到解释。这一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也许是物理科学中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著作。

在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是,设计出的新理论实际是原先理论的一个扩张。例如,非常精确地观测水星,发现它的运动和牛顿引力理论预言之间有一个微小的差异。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了和牛顿理论略微不同的运动,和观察到的相符合,而牛顿理论做不到,这个事实是对爱因斯坦新理论的一个关键证实。

——霍金《时间简史》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分析“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哥白尼提出了什么新的天文学理论?当时处于什么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之后?
(4)牛顿又提出了什么新的物理学定律?对牛顿的物理学贡献作何评价?
(5)爱因斯坦又怎样发展了牛顿的科学理论?对此作何评价?
2021-08-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是四大发明。图一、图二所示两位历史人物的伟大创造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L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2)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3)图三所示的英国采矿机器的动力是什么?读图四,法拉第发现什么重要现象后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将可以在网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完全成为现实。……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4)概括指出材料四所述的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2018-09-07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三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2020-09-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历史(文)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7年,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揭示了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指出自然界也是按照某种法则运行的。他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验观察得到的效果或规律出发,经过物理——数学演绎,得出可观察效果的解释。恩格斯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入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牛顿经典力学才在中国传播开来。1859年刊行了三部和物理学关系密切的译著,分别是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的《谈天》《代微积拾级》,以及和艾约瑟合译的《重学》。在《重学》中提出“异日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令震慑,奉朝奉。”1879年赵元益和传教士金楷里合译丁铎尔的《光学》,将牛顿的光学传播到中国。1891年丁韪良著《西方考略》第一次用中文介绍苹果落地的故事。1908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介绍了牛顿及其学说。20世纪初,孙中山将牛顿的科学理论作为他的“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的一个思想基础。同时,民国时期在《开明国语读本》中引用了牛顿的相关故事鼓励学生探索未知世界。

——摘编自戴念祖《科学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牛顿力学体系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