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气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试举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某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请论证材料中关于欧洲扩张或其推动力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1-27更新 | 5485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1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列车到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四百五十个乘客,载重共九十吨。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材料三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把“you”(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现在,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的时代,欢迎你来到这个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孙驾驶的火车以什么为动力?

(2)材料二展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它促进了哪些能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

(3)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进程。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计算机、网络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据材料三并结合现实,分析网络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

6 . 科技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统计表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比例
70%
58%
29%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四副图片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哪一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第三阶段状况的思想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一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图二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指出图三和图四中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
采用的主要方法。
(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

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论是哪里的人,是希腊人述是野蛮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的东西。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材料二:使用奴隶和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就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
——《亚里斯多德全集》第9卷《政治学》
材料三: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四:亚里士多德也说人是天生不平等的,有人生而为奴,有人生而为主。……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差不多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且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目标:自由和平等。
——卢梭《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
材料五: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竞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的相悖之处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该事件核心思想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四,概括卢梭的主要主张。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的研究对人们认识世界的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2016-07-1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福建省岐滨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表1       1851年至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1851年1855年1913年
在校大学生12400人16760人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表2      1801年至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国家英国法国德国
重要科技成果(个)198219356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 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德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国度,拥有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普朗克、歌德、贝多芬等无一不是响彻云霄的伟人。

——网络资料改编


材料四 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邦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写出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另两位具有突出成就的德国思想家,并评价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SO2、CH4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ppm上升到目前的360ppm。

——格里宾《历史焦点》(上卷)

(1)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以及主要标志性发明。概括说明科学技术在上图A、B两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以及我们可以吸取的教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