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气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瓦特             图二 蒸汽机             图三 法拉第               图四电磁感应实验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相继进入太空。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中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2023-01-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L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2)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矿场图                         法拉第在科学实验中画的一张草图


(3)图三所示的英国采矿机器的动力是什么?读图四,法拉第发现什么重要现象后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将可以在网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完全成为现实。……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4)概括指出材料四所述的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020-12-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阅读如图,回答问题。

(1)据图提取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主要特点
(2)请根据图中的具体时间,说明前四次中心各自对应的历史背景
2020-11-27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交通工具的演变,记录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请根据下列交通工具演变图,简述近代史上交通工具所使用动力的演变过程,概括影响交通工具演变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020-03-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期末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文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共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材料一中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指出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
(3)材料三中,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
(4)科学技术的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结合材料四说明这一观点。
2020-03-09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6 . 科技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统计表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比例

70%

58%

29%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四副图片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哪一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第三阶段状况的思想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一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图二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指出图三和图四中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2019-12-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融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公元578年)“石脂水……燃之极明……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攻具,得水逾明,酒泉赖之获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境内)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石油在中国古代的主要用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两次能源的重大突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上面四幅图,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有何影响?
(说明:认识可以从纵向发展、功能、文明等角度进行简述,言之成理即可。)
2019-06-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1年10月,一位美国伟人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他的家人和白宫都收到了大量的唁函。有人向美国总统胡佛建议在为其举行葬礼那天,美国全国停电一分钟,以示哀悼。10月21日6点,好莱坞和丹佛熄灯;7点美国东部地区停电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一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重又灯火通明。

材料二

材料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伟人”是谁?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的科技成果产生的重大影响。从图一到图二,所代表的科技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2018-09-07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民版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检测卷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