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表1       1851年至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1851年1855年1913年
在校大学生12400人16760人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表2      1801年至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国家英国法国德国
重要科技成果(个)198219356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 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德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国度,拥有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普朗克、歌德、贝多芬等无一不是响彻云霄的伟人。

——网络资料改编


材料四 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邦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写出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另两位具有突出成就的德国思想家,并评价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2 . 20世纪前半期,随着战争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创新不再只是一种商业活动,它同样会发生于诸如医疗和战争之类种种非商业活动中。这里强调的技术创新(        )
A.脱离商业活动B.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C.与战争联系密切D.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 . 社交网站脸谱网(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说:“接受网络自由之利,就要接受其弊。”下列现象能够印证扎克伯格观点的是
A.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一样普及
B.美国政府为维护反盗版法关闭文件分享网站
C.“@”只是一个小发明,但对整个世界来讲,则无疑是伟大的
D.信息和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产
4 .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次长达111个月的超长经济增长,这次始于1991年3月结束于2000年5月的增长被称为新经济。这轮增长除了具有“一高两低”,即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的特征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产业正在逐步变成美国的主导产业并促成了美国“新经济”现象的出现。

——罗爱湘《美国“新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材料三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三大潮流。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

——马少茹《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社会发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经济”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你认为支撑该观点的依据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何启示。
5 .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1990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6 . 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
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它大众传媒
B.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
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
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
7 . “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主要是指“互联网+制造”。回顾科技创新历程,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1.0开创了蒸汽时代,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工业2.0采用流水线模式,人们普赞工业王国
C.工业3.0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显端倪
D.工业4.0产生了第三产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8 . 2015年4月29日,新华科技网发表刘芳宇《一张图看懂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图中的“四次工业革命”

A.煤炭始终是最重要的能源
B.不断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C.将人类的活动扩展到空间
D.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9 .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下不属于互联网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的是
A.信息社会开始出现B.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C.提高了工作效率D.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10 . 曾有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没有任何影响
2016-11-27更新 | 193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随堂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