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工业革命简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5年~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20世纪初)
第三次工业革命
(二战后~?)
标志性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宇宙飞船
对人类的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人类进入③

材料二   1899年12月,德国外长在议会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

——人教版《历史》必修

(1)完成材料一中所列“三次工业革命简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通过学习近代以来工业(科技)革命的历史,你有何启示?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末,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说明近代物理学领域有怎样的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成就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哪些研究领域的成果?对人类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三段材料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2-03-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战后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产业己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即提出技术革命思想,主张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并推广到国防建设中,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他们重视工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也强调理论科学研究,同时反对用行政力量强制干预学派争论,保证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1956年,《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在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和核技术等领域提出57项重大课题。同时在企业和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广泛开展。

——摘编自刘则渊《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科技政策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0-07-2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是四大发明。图一、图二所示两位历史人物的伟大创造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L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2)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3)图三所示的英国采矿机器的动力是什么?读图四,法拉第发现什么重要现象后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将可以在网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完全成为现实。……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4)概括指出材料四所述的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文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共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材料一中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指出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
(3)材料三中,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
(4)科学技术的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结合材料四说明这一观点。
2020-03-09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6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张文彦等主编《自然科学大事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2021-11-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Clark和Cummins收集了1500-1914年间1.4万多英国人的遗嘱记录,其中包括逝者的财产清单、子女、年龄、职业等信息。他们发现,16世纪中,富人(财富水平位于最高的三分之一)的净生育率为5.9个小孩,而穷人(财富水平处于最低的三分之一)的净生育率为3个,富人与穷人的净生育率差为2.9个;到17世纪末,富人净生育率下降到3.5个,而穷人净生育率降到2.5个:但是工业革命之后,到1820年,富人和穷人的平均净生育率持平,都为3个;而20世纪以来,富人生育率却低于穷人。尤其是,在1820年以前,显然是越富的家庭,净生育率越高;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富人和穷人在生育率上无区别:再往后,则反过来,越穷的家庭,小孩数量越多。在这400多年里,穷人的净生育率维持在2.5-3个之间,而富人生育率一直在下降。

材料二 量化方法在20世纪50、60年代就进入历史研究。但由于缺乏计算机和数据库工具,这种应用一直有限。过去40年里,电脑能力、数据库化、互联网化都突飞猛进,这些变迁带来最近十几年在历史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革命,许多原来无法做的长历史研究今天可以做。量化历史研究不只是用数据说话,也不只是统计检验以前历史学家提出的假说,而是也带来新认知。

——上述材料摘编自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与新知识革命——以财富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历史研究为例》


(1)据材料一概括子女数量跟财富的关系,结合所学说明这一关系。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量化历史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史学价值。
2023-09-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40”在德国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概念,颠覆了以往制造业的新思维,也改变了国家间的力量结构。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拉开帷幕,其交通领域的发明是什么?简述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和外部优势各是什么?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引领这一次变革的主要是哪两个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分别有何创新。
(3)受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也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外因是什么?
2021-01-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年代科技发明
(件)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452862%1738%
公元401~1000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472194%453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

材料二从广义说,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三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蒸汽机车电灯第一台计算机

材料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009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33亿,占网民总数的60.8%。其中,网瘾青少年更多地尝试过使用手机上网。在使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为16.2%,他们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都超过半小时。在使用手机“玩网络游戏”和“玩单机游戏”方面,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也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什么趋势?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
(2)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3)材料四涉及到的手机是第几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互联网又最早出现于哪一国家?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021-11-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公元578年)“石脂水……燃之极明……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攻具,得水逾明,酒泉赖之获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境内)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石油在中国古代的主要用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两次能源的重大突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