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更高的能量,有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危险”?

2018-02-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1年10月,一位美国伟人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他的家人和白宫都收到了大量的唁函。有人向美国总统胡佛建议在为其举行葬礼那天,美国全国停电一分钟,以示哀悼。10月21日6点,好莱坞和丹佛熄灯;7点美国东部地区停电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一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重又灯火通明。

材料二   新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

材料三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伟人”是谁?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的科技成果产生的重大影响。从图一到图二,所代表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为什么要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4)综合三则材料,你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电子商务模式……减少了传统贸易的中间环节,从而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在商务活动过程中,通过电子支付不但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贷款结算支付,而且减少人为的疏忽,提高企业利润……电子商务可减少空间的障碍,实现跨地区、跨国界交易,并且可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为客户随时提供最新数据,加强企业间合作。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原有客户的交易之外,通过网络广告,还可开拓潜在的隐性客户……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如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把企业的商务活动和资源管理整合,重组业务流程……更快跻身于国际市场。
材料二   来自商务部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2009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万亿人民币。另据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即将发布的《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达4.5万亿,同比增长百分之2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相对传统贸易方式而言,电子商务具有哪些优势?
(2)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子商务兴起的原因。
2018-02-06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一

4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识图

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形成的因素各有哪些?它们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科技中心的迁移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7-12-20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单元测试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业变迁,完成了经济史的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类似于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分散式生产等五大支柱,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

材料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各主要工业部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后期和20世纪中期、后期能源结构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能源生产、消费有什么变化?从历史角度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得到的启示。

2018-01-03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清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为车上油)及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材料二:下图是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的作用。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017-11-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二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的主要原因。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2017-11-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以来各国出现的科技成果

时间国家科技成果时间国家科技成果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4中国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77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97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99美国首次成功制造人工DNA分子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极其有限的进步都必然要付出代价。社会发展代价分为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必然性代价是指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定要做出的某种投入或者导致的某种损失、牺牲的,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性代价是因主观方面或人为的因素等造成的某些损失,这些代价是可以减少甚至是避免的。社会发展代价的付出不应是任意的,而应被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度”内,否则就会抵消甚至湮没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摘编自牛西平《试论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今科技进步的代价是否被控制在合理的“度”内谈谈你的认识。

2018-03-10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5月27日 每周一测——《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部分数据信息。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请考生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17-02-1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驰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发生变化了。

——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材料二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肖恩·马洛尼把互联网成为“魔幻的第七大洲”的缘由。
(2)“互联网+教育”会使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哪些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