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在国内,信息化一词的广泛使用是在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现代化目标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关于信息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等。据此可知
A.中国信息化时代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
B.信息化进程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C.信息技术产业兴起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
D.信息化进程实现了中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2019-01-30更新 | 3341次组卷 | 42卷引用: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2019-01-30更新 | 2523次组卷 | 42卷引用: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4 . 下表《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反映出
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应用研究年代生产推广年代B—A年差C—B年差C—A年差
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
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
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
激光19581960196121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2019-01-08更新 | 1118次组卷 | 30卷引用:(纲要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后案)
5 . 发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为这次科技革命提供直接推动力是
A.世界各国经济发展B.第二次世界大战C.各国对科技的重视D.两极格局的建立
2018-05-04更新 | 361次组卷 | 16卷引用:考点37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B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6 . 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从事机械、技术方面工作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电脑程序编制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灰领”“白领”工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的出现
B.社会阶层的分化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D.现代科技的发展
2018-02-08更新 | 360次组卷 | 11卷引用:考点37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B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7 . 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2017-08-04更新 | 2628次组卷 | 54卷引用: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1-27更新 | 5491次组卷 | 31卷引用: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9 .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