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梁启超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据此推知,梁启超意在(     
A.宣扬中学西学同源B.说明民主政治须结合传统
C.反思戊戌变法得失D.强调国人未领悟民权真谛
2 . 1843年,《海国图志》初版,十五年后呈交朝廷御览,王茂荫建议官方重新刊行,未获批准。冯桂芬1861年出版《校邠庐抗议》,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889年翁同穌将其呈交光绪帝御览。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     
A.新思想未获士大夫认可B.传统意识具有较大惯性
C.学习西方成为时代潮流D.洋务运动激发文化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康有为认为,只要光绪帝下诏变法,中国的面貌很快就能焕然一新,他说:“纪纲一变,十年之内,富强可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以恢属地而雪仇耻不难矣。”这可用于说明(     
A.维新运动得到统治者支持B.维新派急于改变落后的现状
C.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D.维新变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人所言化学、光学、重学,盖由格物而至于尽物之性也。惟古之圣人皆以人道为重,故曰圣人人伦之至也。自尧舜三代以来,吾人皆奉圣人之教以为教,专致力于人道,而于物或不屑措意焉,是以礼乐文章高出乎万国之上,而技巧则稍逊矣。

——摘编自【清】俞樾

材料二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议者必欲合之而以为一物,且一体而一用之,斯其文义违舛,固已名之不可言矣,乌望言之而可行乎?

——摘编自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二人对中西方学说的态度。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对中西方学说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09-30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3届高三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和中国(思想史)各自都是变化万千,而思想的演变是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变化密切相关的:中西双方之思想亦有其各自发展的内在理路。倘若把视点集中到中国,也应记住,冲击中国的西方是个变量,而西潮入侵中国之时,中国本身的传统也在变。(当然双方也都有许多——或者是更多——不变的层面)如果仅注意西潮冲击带来的变化,而忽视不变的一面,或忽视西方和中国文化传统自身演变的内在理路,必然是片面的。

——摘编自罗志田《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点拟定一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某洋务派官员上奏说:“因思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现在上海、浙江等处讲求轮船各项,若不从根本上用着实工夫,即学习皮毛,仍无裨于实用。”由此可见,他意识到(     
A.融合中西文化的可行性B.进行全面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C.创办近代实业的紧迫性D.培养近代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98年7月,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的《遵旨筹办京师大学堂并拟开办详细章程折》。章程由梁启超起草,规定:“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辖”,学堂培养“非常之才”,教学内容应“中西并重”。该学堂的建立(     
A.反映出维新变法的有序推行B.有利于传播维新思想
C.说明当时旧式学堂普遍衰落D.旨在变革旧政治体制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提倡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戌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根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盛行,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康有为对孔教和孔子的态度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条理明晰,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022-09-0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2022-09-08更新 | 7319次组卷 | 5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其中的“体”是指(     
A.科举制度和四大发明B.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
C.儒家思想和四书五经D.君主立宪和民主平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