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这旨在(     
A.鼓励和传播新文化思想B.缓和学校内部派系斗争
C.提高北京大学学术地位D.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2 . 五四运动前,社会主义理论传入中国。而1920年至1922年间,国内翻译出版的4本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有3本是直接由西文翻译的,1本是以日文本为主、参照英文本翻译的。从1919年到1923年年底,国内报刊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300余篇文章中,有40余篇译自俄文。这说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得到拓展B.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得到了丰富
C.走苏俄式革命道路被普遍接受D.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2023-02-18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弘文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考试(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若干人物的思想主张

时间人物主张
19世纪40年代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9世纪50年代洪秀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皆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非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0世纪初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0世纪初陈独秀拥护.德先生,,必须反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赛先生,,必须反旧艺术、旧宗教。只有拥护.德先生,.赛先生,,才能救中国

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人物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析。
4 . 五四运动之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北大师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等杂志撰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需要。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王尽美联合邓恩铭发起成立了“励新学会”,并创办了《励新》学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廓清了很多青年学生的思想。这些活动(     
A.使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B.有力地批驳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C.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D.为开展国民革命做好了舆论动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曾言“批判时政,非其旨也”。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创刊后,其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并用大量篇幅报道中国劳工现状。这反映出先进知识分子(     
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深入探索救亡图存道路
C.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学习D.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2-11-21更新 | 852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0年秋,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学生,首开大学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蔚成风气。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批判封建旧道德和旧礼教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倡导解放妇女和文明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如陈独秀创立的《青年杂志》以及李大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1917年2月,李大钊撰文号召“新中华民族之少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这表明进步知识分子(     
A.认为青少年是革命主力军B.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C.积极探寻民族振兴新力量D.力图激发各阶层民族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9年11月,《新青年》开办了“中文改用横行的讨论”专栏,讨论汉字版式左起横排与右起竖排的优劣。参与讨论者对竖排改成横排的观点褒贬不一,还有读者自己进行试验证明横排的阅读速度远远快于竖排。这一讨论(     
A.有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B.解决了文化传承的难题
C.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贯通D.否定了传统的阅读方式
10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187月起,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1920年三四月间,《东方杂志》等刊登苏俄政府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境内的一切特权,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给予新的有力推动…邓中夏等到长辛店向工人作革命宣传,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随着马克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一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的思想和干部条件已经具备…19217月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自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当前革命任务与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大会还通过了《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指出共产党应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摘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共二大召开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