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A.肯定儒道思想的历史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
2023-07-16更新 | 556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54年日本翻刻了魏源的《海国图志》60卷本,“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争相购读……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日本学者井上靖《日本现代史》)但是在清朝,1842年首次刻印后到1852年仅有2个版本,1866年后才被翻印。这一现象说明,19世纪40﹣60年代(     
A.西学还没有受到国人普遍关注B.日本幕府比清朝更加关注西学
C.两种遭遇反映了中日制度区别D.中日甲午战争结果早已经注定
3 . “天朝上国”的惰性太强大了,失败很快成为过去,刚刚醒来的雄狮打了个哈欠又睡着了。中国辜负了林则徐、魏源的一片苦心。这表明(     
A.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障碍
B.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阻碍中国向西方学习
C.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海国图志》启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
4 . 魏源指出,当时儒学“‘上不足制国用,外不足靖疆圉,下不足苏民困’,没有用处”;“‘毕生治经,无一言益己,无一事可验诸治者,’也无作用”。他旨在强调(     
A.学用结合以解决现实问题B.朝政改革和观念更新
C.亟待传承和完善当时儒学D.发展科技和师夷长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将“foreignaffairs”译为“夷务”;1895年,林乐知等人增补的《增广海国图志》中将“foreignaffairs”译为“交涉事务,洋务,外务”;到1908年,颜惠庆在《英华大辞典》里将“foreign”翻译为“外人,异国人,客民,侨民,外国人”。这些翻译的变化体现了(     
A.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D.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
2023-03-2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源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首次刻印,到1852年仅有2个版本,1866年后被翻印,至1902年国内共有14个版本;徐继畬的《瀛寰志略》于1848年首次刊印,到1866年后才被翻印,此后多至18个版本。这一现象说明,19世纪40—60年代(     
A.西学还没有受到普遍关注B.西学的传播渠道得以拓展
C.中华文化遭受到西学冲击D.学习西方成为清政府共识
2023-03-04更新 | 1451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一)历史试题
7 . 《海国图志》中,魏源明确界定“夷之长技”有三个方面: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在此书中,魏源不仅重视工商业,还将内容由经济扩展到政治,发展到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这表明魏源(       
A.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对西方文明有一定认识
C.摒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D.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尝试
2023-02-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时,是按照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重点介绍了各国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情况。由此可知,林则徐(     
A.已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B.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
C.缺乏对西方的深入认识D.受到外来传教士的影响
2022-12-22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湖北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40年,林则徐说:“诸夷中惟米利坚(美国)及佛兰西(法国)尚足与之(英国)抗衡……自英夷贸易断后,他国颇皆欣欣向荣。盖逐利者喜彼绌而此赢,怀忿者谓此荣而彼辱。此中控驭之法,似可以夷治夷,使其相间相暌。”林则徐意在(     
A.利用列强间矛盾维护国家安全B.向西方学习以解决鸦片问题
C.强调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D.师夷长技以挽救统治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