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21-06-02更新 | 547次组卷 | 49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题
2 . 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如表),回答问题。

历史的记忆

相关人物记载出处
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使粤前夕:“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林文忠公传》
1840年“八月后,启明星伏不见……以英夷作乱,水师提督关天培、湖南提督祥福阵亡为应验之证”《英夷入粤纪略》
1840年8月,林则徐被革职钦差大臣后,“抑知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使威不能克,……制造炮船,则制夷亦可裕如……苟有裨国家,虽顶踵捐糜,亦不敢自惜”《密陈办理禁烟抗英不能歇手片》
1840年9月,道光帝下旨将林则徐革职:“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林则徐赴戍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传》
赫德“事实上,不正常的情况才是一切弊端的根源,这就是,外国商人享有特权地位,不受中国的司法管辖;传教士也同样超脱了中国法律的束缚,他们的到来促使各种流弊滋生;外国官员根据条约采取了其他地方闻所未闻的行动”《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
孙中山1900年惠州起义未成功,孙中山曾回顾说,在广州起义失败时,人们还视其为“乱臣贼子”,而到惠州起义失败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表明“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孙中山全集》
义和团民时为怀来知县的吴永说:“庚子之役,于吾国创已巨矣,痛已深矣”“然拳匪虽陋,尚知愤外侮之侵迫,同心以卫国家,特苦其智不足耳。缕指二十年来之事变,吾未尝不叹此辈之影响,犹为未可厚非也”《庚子西狩丛谈序》
一位御史在奏折中所说:“方今天下强邻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愤激久矣。每言及中东一役,愚父老莫不怆然泣下,是以拳民倡议,先得人和,争为投钱输粟。倡始山东,盛于直隶,现传及各省。所至之处,人多羸粮景从。父老莫可拴束,妻子不阻挽,独悻悻以杀敌致果为心”《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格致新报》由上海人朱开甲于1898年3月在上海创办。该报设有回答读者提问的专栏,至该报终刊时,共有答问242条,其分类如下:


——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任意一点或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9-05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该表为不同时期有关世界史地的记录。从表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5-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信条。

孔子孔子和各家的创始者一样,为宣传自己的理论,为以自己的理想“救世济民”东奔西忙,得意的日子并不多,更多的是“厄于陈,困于蔡”的艰难奋斗。他死的时候也没有统治者给他谥号与尊荣。后来经过“亚圣”孟子的发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肯定,儒学升为百家之首和唯一正统,孔子的地位也越抬越高,由“先师”而“文宣王”,由“文宣王”而“大成至圣文宣王”,而“万世师表”,而人见之皆要跪拜的偶像。
顾炎武生活于明末乱世,目睹时世艰难,自崇祯十二年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晚年时,他将书稿一分为二:"一为舆地之记(《肇域志》),一为利病之书(《天下郡国利病书》)"。
林则徐蒋氏(蒋廷黻)论林则徐,有两个林则徐,一是士大夫眼中之林则徐,一是真实的林则徐。士大夫眼中的林则徐,百战百胜,洋人闻其名而丧胆,惜奸臣琦善收受英人贿赂,致林去职,局面遂不可收拾。其实,真实的林则徐彼时已然觉悟:我方军器、实力皆远逊于西。他竭力买外国炮、外国船,且派人翻译外国刊物。他在广东搜集到的大量资料,后来都给了魏默深(源),魏氏据之撰成《海国图志》。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并不为过。林则徐的软肋是过于顾惜“羽毛”,为“士林清誉”而惧受“清议”指摘,无勇气登高一呼而醒世人。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万众景仰,然林氏终受声名所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2年魏源著成《海国图志》,标志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出现质的飞跃。1902年,梁启超撰《新史学》,是近代史学演进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他激烈地批判旧史,其理论基础是国民意识和进化观念,宣告从理论到方法迥然不同的新史学时代的到来。1929年,郭沫若著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近代史学因而出现第三次飞跃。他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此后,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主流。

——整理自陈其泰《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


评析材料中近代史学的飞跃(任意一次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3-2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四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问题: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不足虑,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

——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8 . 【文化的转变】

有学者指出,“当人们讲到中国的‘革命’时,是否忽视了一个根本点,就是中国不仅进行了政治、经济和社会革命,而且确实在进行整个文化的转变。”。


试以思想解放为例,叙述自鸦片战争至民国初年“文化的转变”。
2019-11-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刊印发行,书名中的“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态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四洲志》。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

——摘编自罗炳良主编《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


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请以《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中关于《海国图志》的相关内容和评述,撰写一个简要书评。(要求:观点明确,联系背景和内容,评论准确全面,史论结合)

10 . 请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明开始至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有识之士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认识与追求的过程做一综述与评价。
2019-09-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