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表为江南制造局1873年编印的《西国近世汇编》中经常出现的新鲜词汇,这些词汇

A.可以说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
B.能够佐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C.反映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心路历程的变化
D.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重要史料
2019-03-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3 .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附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由此可见,他
A.继承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否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
C.认清了洋务运动的败因D.开启了政治变革的进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孙思道指出:医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北宋期间,947年,宋太祖亲为《开宝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卖药材所”,并设立药官鉴验药材的优劣真假,严禁将不良的药物制成熟药。实行药物销售的国家专营政策.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南宋宋孝宗隆兴二年、两淮瘟疫流行,朝廷急令和荆局制赈灾药四万帖,派使臣遍诣两淮州县乡村散给。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先后建立了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等。鸦片战争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教会医院逐渐成为和教堂一样引人注目的教会标志,它们为外国驻军、商人、侨民服务,同时救治中国病人,教会医生和本国教会组织联系密切,能即时输入新技术,使教会医院在中国保持技术优势,治疗范围涉及眼科、内外科、骨科、牙科等。1850年,英国医生合信出版了《全体新论》,成为向中国人讲授西医的重要著作。1915年,在华教会医学校有23所,护士学校、药学校等有36所。1921年,北京高校开展卫生教育运动,由北京教会医学会指导,北京大学负责,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利用暑假做关于公共卫生的演讲、西医传入,中医一统的局面被打破,近代中国人医药观逐渐多元化。

——摘编自傅维康《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医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医大量传入中国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当代价值有哪些?
2020-02-2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1915—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创新机运”的主张及实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典型事件及指导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体西用”的现实价值在于使“西学为用”合法化,中学一统天下的封闭僵化局面得以改变。“用夷变夏”不再是中国思想界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否应该对中国的传统体制进行某些改变成为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这说明“中体西用”的主张在当时
A.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指导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
7 . 学会判断历史资料的价值并能从不同的历史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更是复原历史真相的必经途径。

以下是某校学生在《中国古代纸的发明》的探究性学习中出现的一个情景:

学生甲认为纸是东汉时期蔡伦最早发明的。他提供了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学生乙认为纸早在西汉就已经发明了。他也提供了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东南放马滩5号西汉墓出土了西汉文景时期的纸质地图残片。


(1)你支持上述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你说明理由。你不支持另一位的理由是什么?


(2)依据上图概括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趋势,任选一种思潮分析其影响。
2018-12-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材料二     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

……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三     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潮流中。

——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
2018-11-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