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魏源、姚莹等为代表的“经世”派士人研求农政、刑名、典章制度、河工、漕运、盐法、币制、战守、边防、舆地等“实学”,以求“经世致用”。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士人
A.奠定了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B.提倡研究和学习西方科技
C.力图为现实的危机寻找出路D.主张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2 . 1840年3月,美国商人因担心英国侵略中国会影响其在华贸易,要求林则徐准许美国商船及时完成进口交易,林则徐则在其批复中说“尔米利坚并非英夷属国,何至一闻该夷不许船来之……甘听英夷指挥,不敢贸易.天朝官府正喜得以省事”。这一言论表明林则徐
A.对西方认识尚不够全面B.揭露了英美狼狈为奸的实质
C.外交应对举措有理有据D.试图利用美国力量制衡英国
2021-09-25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东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841年,林则徐被道光皇帝发配前往伊犁。途中,他与魏源在镇江相遇时,依然十分关注战局的发展,倾吐了“患无已时,且他国效尤”的担忧。由此可见,林则徐
A.突破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B.洞察新旧交替的时代变局
C.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D.具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2021-05-14更新 | 327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鸦片战争,中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称谓。这反映出各自文化阵营关于此次战争目的的看法差异,中国学者一般将此次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认为是反对走私的正义护国战争;而一些西方学者则将其称为商业战争,认为是为了打破贸易不公的局面。费正清就曾经提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中国没有以平等的状态参与到国际交往中,而英国却以武力打破了这一现状。

材料二   回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清末的鸦片战争成了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单向度的输出为主要交流模式。这个特点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高。然而,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劲风急吹,使得中西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与冲击,因此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角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了契机。在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和林则徐提出“开眼看世界”,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再是知识技术上的传导,而是出现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它反映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日渐转变。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雅思《中西方文化的角力与更新: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学者对鸦片战争目的的不同看法,并指出鸦片战争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西方文化角力与更新的过程,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