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的四批留美学生回国后备受批评;20世纪初,社会则希望留学生“拯救此将亡未亡之中国”。这一变化表明
A.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逐渐加深B.留学生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
C.清政府着力培养近代知识分子D.民主共和思想冲击社会传统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鹫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种两人均认为
A.政体亟须调整B.西方技艺为末C.纲常政教为本D.不能仅学技术
2020-04-24更新 | 370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洋务派引用中国传统典籍来证明西学之天文算学、化学、重学、气学等均源于中学,认为这些科技不过“泰西智士从而推衍其绪”“而精理名言,奇技淫巧本不能出中国载籍之外”。洋务派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减轻学习西方的阻力
B.推翻中体西用学说
C.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D.坚持文明优越理论
2019-03-25更新 | 83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年吉林省四平一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
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
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此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西用”思想最早是由地主阶级提出的
B.“西用”以“中体”为前提主要是天下“多为泥古而顽梗之人”
C.“中体西用”的观点受传统的夷夏之辨的影响
D.由于缺乏依托“西用”最终没有进入中国的大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