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份

人物

言论

1839

林则徐

我中原数万里版图,百产丰盈,并不借资外夷……(封关绝市)各国生计从此休矣

1843

魏源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1878

李璠(湖广道御史)

泰西各国,谓商务之盛衰关乎国运,故君民同心,利之所在,全力赴之始而海滨……彼之侵人国也,既辟土而又生财,故大学士曾国藩谓商鞅以耕战,泰西以商战诚为确论

1898

康有为

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乃理之相寻,视其所导而已。……夫今已入工业之世界矣,已为日新尚智之宇宙矣,而吾国尚以其农国守旧愚民之治与之竞,不亦颠乎?

1903

陈天华

革命之目的,排内也,非排外也。……今日内地之暴动,往往不免排外的性质……今日急务,在就自然的暴动,而加以改良使之进化……为秩序之革命

——摘编自何振东《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几个发展阶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提取两个人物的言论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以下人物及其观点所体现的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 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公理之未明, 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之一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学习西方,救亡图存B.广启民智,自强求富
C.暴力革命,实现共和D.实现工业化,与西方商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是中国近代前期发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个或者多个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或多个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1866年,清廷发生“同文馆之争”。奕䜣奏请在京师同文馆中添设“天文算学馆”,拟在科举制名下的秀才、举人中招生,这引发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倭仁强调“西学”可以由外省的俗人去讲,京城的士大夫、官宦和皇帝千万不能讲。这场争论
A.危及到了清朝统治B.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C.促使西学深入人心D.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正统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恭亲王奕䜣于1862611日奏请设立“京师同文馆”。下表《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


材料二   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

——孙家鼎《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综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同文馆课程设置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
A.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
2021-10-07更新 | 5000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577次组卷 | 10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零诊模拟考历史试题
8 .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许多著名新式学堂,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这些新式学堂
A.立足于培养实用性人才B.类型单一很难实现预期
C.不再学习儒家思想文化D.实现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9 . “堂堂天朝上国竟被外来英法小夷'打得惨败,乃至京师沦陷、皇帝“北狩’的奇耻大辱迫使人们思索,一些思想家开始隐约地觉察到西方文明在中国古老文明前所显示的优越性。”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思索”分析最合理的是
A.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B.清廷行宪政以维护秩序
C.维新派兴民权启迪民智D.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洋务派官僚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制器,相辅以益其强”,更有淮军将领张树声批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是“遗其体面求其用”。材料反映了
A.洋务派内部官僚矛盾逐步加深B.“天朝上国”心理仍十分强大
C.主张停止使用“中体西用”口号D.洋务运动在实践中存在缺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