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想尖锐冲突的当时,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就很注意从传统中汲取自卫和反击的力量。他们把从先秦直到清末,肯面对事实、肯作独立思考的人都引为同道,把一切“异端”都努力发掘出来。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试图调和中西文化冲突B.摧毁了封建旧文化的社会影响
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积极寻求社会转型的思想资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8年,陈独秀提出社会的文明幸福,并指出幸福是个人促成的,也是个人应该享受的,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快乐,是应该被尊重的。这表明陈独秀(     
A.思想倾向开始发生转变B.批判儒家传统的道德
C.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D.重视保障个人的权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强调的个人价值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民主共和制度已经得到确立
C.宗法观念比较流行D.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丧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化的含义是什么呢?就英法等西欧国家而言,所谓近代化就是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

——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程述略》


请围绕“近代化”这一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中国近代化的转型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一直赞扬孔子安贫乐道、好学不倦、识人惜才、教子有方。但同时,李贽明确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他还提出“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摘编自王宝峰《李贽尊孔与反孔问题的诠释学意义》

材料二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果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而反对纲常阶级制则不得不彻底推翻孔子。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和陈独秀对待孔子态度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这一态度形成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在人类的世代繁衍中与时间同行,形成文化传统。它包括前辈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器物形态的文化成果,也包括沿袭下来的各种规范和观念形态的文化遗产,如社会的道德规范、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语言、宗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但是,后代人对前代人文化传统的承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代人在继承前代人的文化遗产的同时,必然要进一步对其进行优化,不断扩大已有的物质成果,改造现行的各种典章制度、行为规范、更新思想观念,形成新的文化传统。因而,文化在时间中表现出保守的因素和变革的因素,是保守与变革的统一,在连续中发展。其发展趋势是向上的,表现出文化的进步性。

——摘编自曹德明《文化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个观点或整体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观点,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7 . 辛亥革命后所产生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由此,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新民主主义革命D.国民革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历史可谓一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明清时期,国人已经有了一些对西方文化的接触,如传教士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一般认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探索民族出路的过程中把目光投向西方,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派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以“中体西用”为旗帜向西方学习。随着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了以引进西方政治制度为目标的运动。民国初期,一些知识分子打着“民主”“科学”的大旗,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李大钊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此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日益和中国实际结合,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

——摘编自郭朝辉《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分化及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022-04-23更新 | 396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美术班)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辜鸿铭《北京大学校文字风潮解惑论》指出:“近日北京大学校长蔡鹤卿先生纵使教员、学生出《新潮》《新青年》……今日我经生学士之视我华数千年来声明如土苴,而终日口不绝爱比西地(A、B、C、D)之音声,潜心于彼物理哲学怪诞不可思议之异说,岂真以为其中有何奥理而心乐之哉!”这说明
A.北京大学已经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B.新文化运动使学生的学风浮而不实
C.辜鸿铭固守传统拒绝任何西方文化
D.对待中西文化不应该抱有偏激态度
2021-05-14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佳合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