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据此可知(     
出处选文(部分)语体情况
1923年版叶圣陶《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大铁椎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庄子秋水篇》《最后一课》《天演论导言》《莫尔斯传》文言文119篇,白话文59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1
1935年版叶圣陶、夏丐尊编《国文百八课》《庄子四则》《杨修之死》《愚公移山》《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课》《荷塘月色》《项链》《背影》文言文58篇,白话文86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3
A.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B.培养实务人才成为社会共识
C.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D.文学革命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2 . 《申报》以下为民国初年《申报》部分刊文统计表
时间标题内容摘录
1912.1.1《新祝词》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
1913.3.22《宋教仁被刺纪详》叠接友人密函,谓宋君前在南京时即有人潜随其后,希图行刺,请其谨慎自卫
1913.5.8《杭垣近来之恐慌》浙省自谣言七省独立二次革命大起,人心惶恐
1914.1.31《祭天祀孔》有谓祭天祀孔可以化人俗,我则不信
1915.4.1《官厅对于排斥日货之劝止》墙上所贴“同胞、爱国、抵制日货”之通启及种种传单,触目皆是
1915.5.17《签押》苟引以为耻者,则必人人奋起谋所以洗此耻(二十一条)
1916.2.29《今竞何如》今者帝制论当烟消而火灭矣
1916.9.16赠送《新青年》样本,函索即寄主任者独秀先生之主张:提倡旧伦理道德之讨论,介绍西洋近代文艺,输入适于我国之新思潮
1919.5.6北京电各校学生5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讨伐卖国贼曹陆章字样

阅读材料,围绕民国初年社会的整体或某一方面,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01更新 | 519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福建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0年,北洋政府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重新谱曲作为国歌。但文化界普遍认为《卿云歌》过于“中正平和”,国歌应以“发扬民气”“亟思经武”为主旋律。文化界这一态度反映了
A.知识阶层救亡图存的期望B.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
C.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的否定D.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22-03-05更新 | 34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1921年,新文学团体一一创造社成立,并逐渐从提倡天才、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向革命转变,创始人之一的成仿吾提出这样的公式:(真挚的人性)十(审美的形式)十(热情)=(永远的革命文学)。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注重民众文化的普及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文学革命从人性和情感层面立论D.中共成立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江西赣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某美国学者曾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挑战与18世纪的欧洲先哲们的际遇不同。后者从宗教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前者则是以抛弃(至少是揭露)‘科举心态’‘盲从’以及摒弃习以为常的‘为社会所钳制’的国民性为己任”。该学者意在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国民民族意识觉醒B.中国知识分子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C.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相连D.新文化运动以批判传统的礼教为目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青年》发行初期设有专门发行人员或委派专人承担具体发行事务。杂志不但定价低廉(每册零售价2角),而且实行订购半年(6册)1元、全年(12册)2元的折扣。为回应读者的再版要求,还推出了前5卷的合订本,采取“五卷合卖”的捆绑销售策略。由此推知,新文化运动
A.使革命思潮受到民众欢迎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注重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D.得到了爱国资本家的赞助
7 . 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作品也能反映历史。

油画《宽容》沈嘉蔚198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

(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由左至右是: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培、李大钊、马幼渔、鲁迅、周作人、钱玄桐、梁漱溟、刘半农。)


请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对油画《宽容》进行历史解读。(要点应包括画面场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油画的史学价值)
2022-03-01更新 | 309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漳州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1820-1920年“科学”与“格致”词汇的使用频次对比,可以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状况。该图反映了
A.西学传播遭遇阻碍B.理学思想仍占主流
C.洋务运动方兴未艾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9 . 电视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热血青年那段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下列场景符合历史基本情况的是
A.李大钊: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
B.鲁迅:予今长斯校(北大),请以三事为诸君告:曰抱定宗旨;曰砥砺德行;曰敬爱师友。
C.陈独秀: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D.胡适: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2021·山东青岛·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碇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男统主义”。

图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经济”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词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

图3《解放画报》第17期(1921年),其题词为:“她受过四千多年束缚,已经半身麻木。现在有人扶着她走,总该起来活动了。”不仅以女性指代祖国,且以女性来搀扶她醒来活动。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