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袁世凯统治时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全国到处成立“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组织,定孔教为“国教”的主张也甚器尘上。针对该现象,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德先生”与“赛先生”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思想,……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由此可见,陈独秀
A.主张摒弃传统旧道德B.认为传统道德太过狭窄,需要扩充
C.不反对旧道德D.认为我们后人歪曲了他的本意
2020-07-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2020-07-04更新 | 835次组卷 | 4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认为,共和制度所以得不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是那样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着,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李大钊针对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导致“中国的状况依然那样黑暗”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实现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健将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2020-07-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原因。
7 .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和影响下,从通都大邑到边远城市,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版。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反映出
A.民主共和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C.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得到了根本改变
D.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8 .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到中国化的深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但形式主义的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十月的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的风”吹入我国的时间和标志。
(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并指出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和积极作用。
2020-04-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下列对其“丑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B.理学家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D.新文化运动提出“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主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知道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这就决定了中国学习西方纯出于功利观点。这个观点基本上支配了思想界、知识界……当时所译之书主要为科技与法律(国际法),并没有接触到西方文化本身的特质,特别是没有接触到西方的宗教……而士大夫则只想学西方的船坚炮利。由于自始即不注意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自我”或“个人”的意识便无从了解。

——摘编自余英时《近代中国个人观的改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指出一种特点即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