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他们抛弃了自家的文化传统……要与中国传统彻底绝裂,不仅要‘打倒孔家店’,而且连孔家店的文化地基都要挖掉。……无疑是‘邯郸学步’,人家的步法没有学到,自家的步法也给忘掉了,最后连路也不会走,只好在地上爬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指的什么?
(2)依据材料一和教材的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的信息简评新文化运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家政统于家长”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不忠不孝是十恶之首。家长对子女不仅有主婚权,而且《大清律例》有关惩治“子孙违反教令”罪的条例中,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还有家族对“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家庭又把向国家交纳田税赋税以及服差役当作重要的责任,宗法制家庭成为维护封建国家的有力因素。随着一体化结构的强化,封建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强宗法制度。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以至于在结构形态上也和国家社会组织一样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一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材料二   直到晚清时期,传统的中国家庭同一个微型王国一样,家长拥有君主之权威,他有权实施家法并操纵家庭成员的生死大权。政府承认家庭的这种全能作用,而且不干涉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许多研究西学的学者开始推行这样一些基本观念:家长的权利逻辑上隶属于国家,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不受家长控制的权利;男女作为国家的基本分子,是平等的。这些观点,动摇着家庭关系的根基,在年轻人中间广为流行。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家族制呈现出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家庭中家长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国民革命,都是辛亥革命的自然产物。在该学者看来,这些运动和革命共同的意义是
A.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否定
B.强调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C.注重对人性私弱的批判
D.推翻了君主制度的束缚
2013·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019-01-30更新 | 2359次组卷 | 27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民国初年的社会状况与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希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于是,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
A.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B.社会矛盾发生改变
C.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十月革命影响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惊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8 . 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说明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民主革命逐步转型
C.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
D.民国时期社会的进步
2018-04-13更新 | 457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9-01-30更新 | 3605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海南文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2012·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019-01-30更新 | 118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