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A.政党政治B.国民政治C.立宪政治D.社会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2018-01-06更新 | 371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中学2021-2022学年春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普高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
B.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C.人民不支持革命
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4 . 胡适在1923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国民大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020-02-14更新 | 9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小明同学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有浓厚兴趣。他可以查阅的资料是
A.《四洲志》《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天演论》
C.《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D.《文学改良刍议》《狂人日记》
6 .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外历史上的四次思潮,它们具有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7 . 阅读下表“19世纪中期以来至20世纪初的中国”,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
实业救国八国联军侵华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短暂春天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

试从上表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自拟一个主题,并运用所选的三个关键词对自拟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拟论题主题立意明确;列出所选的准确关键词;阐述关键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史论结合)

2017-12-20更新 | 1053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几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陈独秀认为“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并,水火之不相容也”“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他的观点
A.深受社会各界认同
B.颠覆了儒学正统地位
C.具有选择的策略性
D.不利于西方文明传播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