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走向深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辙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陈独秀《在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年2月)

材料三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与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一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

(3)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具有的学术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评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实践。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
2016-08-16更新 | 422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海南文昌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制度文化B.器物文化制度
C.文化制度器物D.制度文化器物
5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2)结合近代西欧与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史论证材料二作者的观点。
2015-08-3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海南文昌中学高三模拟01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