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文中“变”的含义是(  )
A.变革思想观念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C.改革教育制度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2019-01-30更新 | 915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2019-01-30更新 | 2396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2019-01-30更新 | 2184次组卷 | 4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1390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3-2014学年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近代有学者指出“孝”与“忠”有连带关系,在家以事亲为孝,在朝以事君为忠,“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此观点意在
A.明确“孝”“忠”的逻辑关系
B.倡导运用暴力革命进行变革
C.抨击君主专制,推翻清王朝
D.阐明改造中国伦理的必要性
9 . 下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10 . 某高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论文,下列选题不正确的是
A.荒唐的嫁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B.以发展实业为首务——康梁的维新思想
C.辛亥革命后的逆流——尊孔复古
D.有请“德赛”两先生——新文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