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
A.批判儒家传统道德B.理性选择西方文明C.效法英国立宪政体D.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2 . 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人物言论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梁启超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陈独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3 . “自由”、“平等”这样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最响亮的口号也进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这体现社会主义
A.也能继承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B.也会借鉴宗教发展的成功经验
C.也要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必然道路D.也以思想启蒙来挑战传统文化
4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哲学家们已经努力,不断奋争,为实现学术界的“由虚返实”的自我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形成并促进了清初实学思潮的发展。在清初实学思潮中,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针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积弊,抨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及其禁锢人性的种种劣迹。他们主张的经世致用则突出表现在改革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之中。在清初实学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专攻自然科学的科学家。

——摘编自王政尧《清初实学思潮与晚清戏剧文化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初实学思潮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何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并对新文化运动作简要评价。

材料四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5 . “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对此感到忧虑的是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梁漱溟
2019-11-01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叫它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它的好处。”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并谈谈你对东西文化的看法。
2019-11-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7 .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凸显,思想解放刻不容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词严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

——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三   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传统心态,并指出这种传统心态被逐渐打破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思想的客观进步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及其特点,指出采用这种宣传的决定因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醉心欧化”的代表性事件,并分析导致他们对西方文化“过于盲目”的客观因素。
(5)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核心。
2019-10-28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
8 . 清末民初人杨度在1915年发表的《君宪救国论》中这样写道“德意志、日本之军队,节制谨严,故能称雄于世界,法美等国则不然,能富而不能强,此无他,一为君主,一为共和故也。”他之所以如此认识,是基于
A.为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张目
B.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的判断
C.对工业革命进程的深刻反思
D.对共和制度与帝制的科学比较
2019-10-25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1902年后,中国知识分子纷纷接受Science译名改变的大潮流,用“分科之学”的“科学”来取代“格致”。这一变化反映了
A.知识系统的现代化转型
B.程朱理学适应近代需要
C.从仿效欧美到以日为师
D.科学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2019-10-24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共和制度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是那样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的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着,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李大钊针对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   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同时随着新文化启蒙运动内容的变化更替和丰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导致“中国的状况依然那样黑暗”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实现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健将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