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一位用英文署名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除去四千余年玩物的名字,及免终身做男子的婢女,享国家平等的幸福。”这表明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批判礼教成为社会共识
C.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D.新潮女性反抗传统习俗
2021-12-18更新 | 35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12月抽测历史试题(B卷)
2 .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互相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年—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年—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年—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坤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那时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现出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3)结合材料三的图片,指出西方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表现和呈现出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
2018-02-1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近现代史之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反馈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9年2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
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
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干脆把 Democracy一词译作平民主义,而放弃了以前常用的“民主主义”“民权主义”等译法,“平民”一词充斥报刊,成为极时髦的用语。这反映了他们(     
A.对民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B.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存在差异
C.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力图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5年,陈独秀强调“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1920年,他又说:“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的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这一变化表明陈独秀(     
A.转换了观察社会的视角B.受到民主共和理念影响
C.认识到工人力量的强大D.找到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陈独秀在1915年9月发表的《答王庸工》 一文中对《新青年》杂志作了“批评时政, 非其旨也”的定位,1919年1月发表的《除三害》 一文却强调“一般国民要有参预政治的觉悟……要有相当的示威运动”。这一变化源于(     
A.中华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B.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
C.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兴起D.中国社会性质的深刻变化
2022-11-16更新 | 43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末民初的体育教材都包含了大量的兵式体操内容。1928年出版的《新学制体育教材》则摒弃了兵式体操的训练,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养成圆满的人格”,安排了田径、舞蹈、足球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内容。体育教材的这一变化
A.深受民主科学思想影响B.顺应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迎合国民政府专制统治D.适应国民革命运动的需要
8 . 1922年,近代学者钱玄同在日记中回顾了自己20年来的思想变化(内容见下图)。该日记
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社会观念的变化
B.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艰辛历程
C.折射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影响
D.说明了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2022-01-21更新 | 36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革命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指易姓和改朝换代,近代逐渐有彻底变化和根本变革之意。维新之意与改革、改良相近。有学者建立近代文献数据库,检索“革命”、“维新”、“改革”、“改良”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1890-1926年的使用情况如图。图中关键词的变化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减弱B.工人暴力革命的兴起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D.救国的主流思想变化
2021-12-15更新 | 1054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0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10 . 1915~1918年《新青年》第1卷至第5卷,“社会主义”一词共出现34次;1919年《新青年》第6卷,“社会主义”一词出现104次;1919~1922年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至第9卷,“社会主义”一词出现共达88次。这一变化反映出(     
A.十月革命影响各国革命斗争B.中国人反思西方文明的必要性
C.革命运动促进新价值观传播D.人民群众政治觉悟的极大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