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指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下列对这一主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B.体现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精神
C.试图缓和新旧文化之间的矛盾D.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胡适曾说:辛亥之后,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批判的。三皇五帝、孔子与儒教、佛教、道教、家庭、婚姻、孝道、神灵、长生不老,没有一样能逃过刨根问底式的批判与质疑。其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铲除了封建伦理B.完成了民主革命
C.结束了专制统治D.推动了思想启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陈旭麓认为,如果说《新青年》杂志是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那末《民报》就是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由此得出《新青年》《民报》
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介绍了革命派的理论主张
C.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
4 . 图1是一群比肩而坐的青年,图片中有法文刊名意为青年。中部印美国慈善家、企业家卡内基,肖像左上角为雄鸡啼鸣的图标。图2封面上两只握紧的手表达为西方无产阶级与东方的劳动大众紧密团结,苏俄人民与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劳动大众与革命知识分子紧密握手,联合起来改造世界。《新青年》封面设计的变化反映出
A.民主科学思想具有强大生命力B.共产党早期建党思想的真实写照
C.近代中国先进思想转变的轨迹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转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知识精英的思想解放起了重大作用,但只要认真考察“五四”后一般民众的知识、思想、信仰及日常生活就会有新的发现。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对民众的思想启蒙程度不够B.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存在妥协
C.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化倾向D.没有对平民大众产生影响
6 . 20世纪20年代初以梁漱溟、冯友兰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学派诞生,他们主张“援西学入儒”,“儒化、华化西洋文化”,用儒学来会通消融西学。该主张意在
A.强调传统儒学重要性B.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C.扭转新文化运动方向D.重塑民族文化新系统

7 . 材料   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道遭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在制度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道略上开辟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仿效与探索相辅相成。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言,它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近代的中国在帝国的黄昏中醒来,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逐渐踏上了蜕变与新生的历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相关具体史实,围绕“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探索”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文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文献是其中的代表《理想国》《九章算术》《十日谈》《哈姆雷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论法的精神》《共产党宣言》《狂人日记》《地质力学概论》


请围绕“历史文献与人类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部文献,提炼出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文献,以这四项文献的主要内容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文献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9 . 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日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运动多以否定虫国文化为前提,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现,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摘编自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图文化软实力之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在文化变革方面的实践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中国提升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